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功效与作用 >> 臭草的功效与作用 臭草的附方

臭草的功效与作用 臭草的附方

来源:中药360 时间:2018-01-05 11:18 编辑:admin 手机版访问
导读:臭草是一味中药材,具有祛风退热,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化瘀,凉血止血,行气渗湿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风湿热痹等症状!...

  【名称】臭草

  【别名】臭艾,小香草,荆芥

  【名称考证】臭艾(《广西中药志》)、小香草(《广西植物名录》)、荆芥七(《广西中草药》)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芸香科植物

  【药用部位】芸香的全草。

  【植物形态】芸香(《晋成公子安集》)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有强烈气味。基部木质化,全株无毛,有腺点。叶互生,2~3回羽状复叶,全裂至深裂,长5~15厘米,裂片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匙形,长1~2厘米,全缘或微有钝齿。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金黄色,直径约1~2厘米;萼片4~5,细小,宿存;花瓣4~5,边缘细撕裂状;雄蕊8~10,花初开时与花瓣对生的4枚贴伏于花瓣上,与萼片对生的4枚较长,斜出外露,盛开时全部雄蕊并列一起且等长;心皮3~5,上部离生;花盘有腺点。蒴果4~5室,成熟时开裂。种子肾形,黑色。花期春季。我国南部多有栽培。

  【性味归经】苦,辛,寒。

  ①《生草药性备要》: “味苦,性寒。”

  ②《本草求原》: “苦辛,寒。”入肺、肾、肝、心经。

  【功效主治】祛风退热,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化瘀,凉血止血,行气渗湿。治感冒发热,风湿热痹,小儿发热惊风,热毒疮痈,虫蛇咬伤,癃闭,水肿,闭经,衄血,便血,跌打损伤,疝气,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捣汁调敷或塞鼻。

  【用药忌宜】《广西中药志》:“孕妇忌服。”

  【用药配伍】

  1、配薄荷,既能疏风清热,双能凉血解毒,为治疗风热感冒的良好对药。

  2、配钩藤,清肝热,祛风解表,镇惊安神,使小儿发热之惊风之证即止。

  3、配桂枝,清热,涤痰通痹,用于热痹。

  4、配银花,大大增强清热解毒之功,又凉血消肿,一切热毒疮痈均可用之。

  5、配木通,利水清热之功倍增,又能通淋消肿,临床用于癃闭,水肿之病证,疗效显著。

  6、配当归,活血之功大增,又能行气化瘀,治疗闭经,外伤引起的血瘀等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7、配旱莲草,相须为用,用于各种出血。

  8、配地榆,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止血,燥湿泄火,常用于便血和血痢。

  9、配柴胡,升降相宜,上下窜通,气郁可疏,气滞可行,气结可散,多用于肝气郁久,交结不散,症见疼痛固定,或有形可触,疝气等证较为适宜。

  10、配龙胆草,清热燥湿之力大增,又能祛风杀虫,解毒消肿,急慢性湿疹,用此对药最宜。

  【资源分布】我国南部多有栽培。

  【古籍考证】

  ①《生草药性备要》:消百毒肿,散大疮,理蛇伤。

  ②《南宁市药物志》:退热祛风,利尿消肿。 治小儿发热惊风,风湿骨痛。

  ③《广西中药志》:治瘴疟、热毒疮疡及一切跌打损伤。外敷蜈蚣咬伤。

  ④《中国药植图鉴》:治经闭不调,疝痛。

  ⑤《广西植物名录》:祛风解毒,凉血散瘀。治感冒发热,月经不调,衄血,牙痛,疖肿,蛇咬伤。

  【附方】

  ①治小儿惊风:鲜臭草五至七钱。酌冲开水炖服,一般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泄泻及小便不通:臭草叶,或生或煮食之。

  ③治腹内蛔虫:清油煎臭草叶,捣烂敷脐上。

  ④治鼻血:臭草叶捣烂,塞鼻孔。

  (②方以下出《纲目拾遗》)

  ⑤治小儿头上小疖:臭草叶捣取汁,和青黛搽。(《岭南采药录》)

  ⑥治初生儿疝气(由号哭引起):鲜臭草三至五钱。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小儿大便肠出:好酒煮臭草叶,捣烂,用布作膏贴之。

  ⑧治危急重病昏晕:臭草叶醋烹,搓熟塞鼻。

  ⑨治蛇、蝎、蜈蚣等毒:急取臭草叶生食。

  (⑦方以下出《纲目拾遗》)

  ⑩治跌打肿痛:鲜臭草叶五钱,捣烂冲温酒服;另用鲜臭草叶捣烂推擦伤部。(《福建中草药》)

  ⑾治小儿湿疹:鲜臭草茎,叶二至三钱。 绿豆三钱。开水泡服。(《福建中草药》)

热点排行

好文阅读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