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功效与作用 >>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 发汗解暑 行水散湿 温胃调中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 发汗解暑 行水散湿 温胃调中

来源:中药360 时间:2016-09-19 14:13 编辑:admin 手机版访问
导读:香薷有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的功效,主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等症状!...

  【名称】香薷

  【别名】

  香菜(《本草经集注》),香菜(《千金方》),香戎(《食疗本草》),香茸(《本草图经》),紫花香菜(《履巉岩本草》),蜜蜂草(《纲目》)。

  【药用部位】

  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带花全草。

  【成份】

  海州香薷含挥发油,密花香薷含有挥发油0.3%,其中主成分为香薷二醇。还含甾醇、酚性物质和黄酮甙等。

  【功能主治】

  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①《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②孟诜:"去热风,卒转筋,可煮汁顿服。又干末止鼻衄,以水服之。"

  ③《日华子本草》:"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④《履巉岩本草》:"截四时伤寒."

  ⑤《本草衍义补遗》:"治伤暑,利小便。"

  ⑥《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头疼,暑泻肚肠疼痛,暑热咳嗽,发汗,温胃,和中。"

  ⑦汪颖《食物本草》:"夏月煮饮代茶,可无热病,调中温胃;含汁漱口,去臭气。"

  ⑧《纲目》:"主脚气寒热。"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

  【附方】

  ①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滞,内感风冷,外受寒邪,憎寒壮热,身体疼痛,肢节倦怠,霍乱呕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时伤寒头痛:香薷(去土)二两,甘草(炙)半两,白扁豆(炒)、厚朴(去皮,姜汁炒)、茯神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入盐点服。(《局方》香薷汤)

  ②治霍乱吐利,四肢烦疼,冷汗出,多渴:香薷二两,蓼子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日三。(《圣济总录》香薷汤)

  ③治霍乱腹痛吐痢:生香薷(切)一升,小蒜一升(碎),厚朴六两(炙),生姜十两。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吐痢止,每服皆须温。(《救急方》香薷汤)

  ④治暴水风水气,水肿,或疮中水,通身皆肿:干香薷一斤,白术七两。上二味捣术下筛;浓煮香薷取汁,和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夜四、五服,利小便极良。夏取花、叶合用亦佳。忌青鱼、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僧深集方》香薷术丸)

  ⑤治舌上忽出血如钻孔者:香薷汁服一升,日三。(《肘后方》)

  ⑥伤暑(暑天卧湿当风,或生冷不节,头痛发热,转筋,干呕,四肢发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朴(姜汁炙过)、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锉散。每服五钱,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连进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饮"。方中的扁豆,可用黄连(姜汁炒)代替。

  ⑦水肿:香薷五十斤,锉入锅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浓煎,浓到可以捏丸时,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药量可以逐日加一点以小便能畅为愈。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叶一斤,水一斗,熬烂,去渣,再熬成膏,加白术末七两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深师薷术丸"。

  ⑧心烦胁痛。用香薷捣捣汁一、二升服。

  ⑨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冲服一钱。

  【临床应用】

  用量3~9克,水煎服,或研末。用治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增强免疫、解痉、利尿、镇痛、镇静、止咳祛痰等作用。

  【宜忌】

  表虚者忌服。

  ①《本草从新》:"无表邪者戒之。

  ②《得配本草》:"火盛气虚,阴虚有热者禁用。"

热点排行

好文阅读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