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甲豆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2-03-25 20:26 编辑:admin 手机版访问
导读:【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本品种子如不充分烤熟,食之可引起氢氰酸中毒。又据报告,此豆味甜者无毒,而苦者有毒。【拼音名】Jīn Jiǎ Dòu【英文名】Sieve Bean【别名】黄帝豆、五色豆。【...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本品种子如不充分烤熟,食之可引起氢氰酸中毒。又据报告,此豆味甜者无毒,而苦者有毒。
【拼音名】Jīn Jiǎ Dòu
【英文名】Sieve Bean
【别名】黄帝豆、五色豆。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金甲豆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aseolus lunatus L.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摘取荚果,剥出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金甲豆 一年或二年生攀援状草本。长约4m,无毛。小叶3,顶生的小叶片卵形,长4-12cm,宽2.5-6cm,两面近无毛,侧生小叶斜三角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托叶三角形,基部着生。总状花序胶生,长8-20cm,花小,白色或淡黄色;小苞片卵形,绿色,有微柔毛;萼钟状,下面3枚萼齿呈牙齿状,上面2枚萼齿连合至中部以上,外面被短柔毛,较小苞片长;花冠长约1cm,旗瓣肾形,翼瓣倒卵形,龙骨瓣旋卷状;雄蕊10,二体,(9)+1;子房有白色长柔毛,花柱上都周围具黄色髯毛。荚果长圆形,或镰状长圆形,长5-9cm,宽约2cm。种子3-4颗,肾形,扁,光滑。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为栽培。
资源分布:河北、山东、江西、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均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椭圆形而扁,或近菱形及肾形,长约12mm,宽约8.5mm,表面有辐射状条纹,侧面可见凸出的短线形种脐。质硬,破碎后子叶以达。气微香。
【化学成份】
含糖、有机酸、三萜、甾醇、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类等多类化学成分。
糖类:果糖(fructose),葡萄糖(glucose)和麦芽糖(maltose)。
有机酸类:棕相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seic acid),油酸(oleic acid),止杈酸(abscisic acid),和茉莉酮酸(jasmonic acid)。
三萜类:环木菠萝烷醇(cycloartanol),丁酸鲸鱼醇(butyrospermol),环木菠萝烯酸(cycloartenol),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和24-甲基-9,19-环羊毛甾-24-烯-3β-醇(cycolobranol)。
甾醇类:4a-甲基甾醇(4a-mesterol),β-谷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5-燕麦甾醇(△5-avenasterol),钝叶甾醇obtusifoliol),禾本甾醇(gramisterol)和柠檬甾二烯醇(citrostadienol)。
蛋白质、氨基酸:a-球蛋白(a-globulin),β-球蛋白(β-globulin),清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抗 A血凝素(anti-A hemagglutinin),糖蛋白(glycoprotein),云扁豆蛋白多肽(phaseolin polypeptide)。谷氨酸(glutamic acid),精氨酸(arginine),a-氨基异丁酸(a-aminoisobutyric acid),γ-谷氨酸亮氨酸(γ-glutamylleucine),S-甲基半脱氨酸(S-methylcysteine),γ-谷氨酰-S-甲基半胱氨酸(γ-glutamyl-S-methylcysteine)和γ-谷氨酸-S-甲基半胱氨酸亚砜(γ-glutamyl-S-methylcys- teinesulfoxyde)。
甙类:亚麻苦甙(linamarin),百脉根甙(lotaustralin)。
亦含生育酚(维生素E,tocopherol)。
【性味】味甘;苦;性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消肿。主血虚;胸腹疼痛;跌打肿痛;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炖肉,6-15g。
【注意】本品甜者无毒,苦者有毒,须烤熟食之,以免中毒。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种子:有补血,消肿的功用。
【摘录】《中华本草》
【拼音名】Jīn Jiǎ Dòu
【英文名】Sieve Bean
【别名】黄帝豆、五色豆。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金甲豆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aseolus lunatus L.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摘取荚果,剥出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金甲豆 一年或二年生攀援状草本。长约4m,无毛。小叶3,顶生的小叶片卵形,长4-12cm,宽2.5-6cm,两面近无毛,侧生小叶斜三角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托叶三角形,基部着生。总状花序胶生,长8-20cm,花小,白色或淡黄色;小苞片卵形,绿色,有微柔毛;萼钟状,下面3枚萼齿呈牙齿状,上面2枚萼齿连合至中部以上,外面被短柔毛,较小苞片长;花冠长约1cm,旗瓣肾形,翼瓣倒卵形,龙骨瓣旋卷状;雄蕊10,二体,(9)+1;子房有白色长柔毛,花柱上都周围具黄色髯毛。荚果长圆形,或镰状长圆形,长5-9cm,宽约2cm。种子3-4颗,肾形,扁,光滑。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为栽培。
资源分布:河北、山东、江西、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均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椭圆形而扁,或近菱形及肾形,长约12mm,宽约8.5mm,表面有辐射状条纹,侧面可见凸出的短线形种脐。质硬,破碎后子叶以达。气微香。
【化学成份】
含糖、有机酸、三萜、甾醇、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类等多类化学成分。
糖类:果糖(fructose),葡萄糖(glucose)和麦芽糖(maltose)。
有机酸类:棕相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seic acid),油酸(oleic acid),止杈酸(abscisic acid),和茉莉酮酸(jasmonic acid)。
三萜类:环木菠萝烷醇(cycloartanol),丁酸鲸鱼醇(butyrospermol),环木菠萝烯酸(cycloartenol),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和24-甲基-9,19-环羊毛甾-24-烯-3β-醇(cycolobranol)。
甾醇类:4a-甲基甾醇(4a-mesterol),β-谷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5-燕麦甾醇(△5-avenasterol),钝叶甾醇obtusifoliol),禾本甾醇(gramisterol)和柠檬甾二烯醇(citrostadienol)。
蛋白质、氨基酸:a-球蛋白(a-globulin),β-球蛋白(β-globulin),清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抗 A血凝素(anti-A hemagglutinin),糖蛋白(glycoprotein),云扁豆蛋白多肽(phaseolin polypeptide)。谷氨酸(glutamic acid),精氨酸(arginine),a-氨基异丁酸(a-aminoisobutyric acid),γ-谷氨酸亮氨酸(γ-glutamylleucine),S-甲基半脱氨酸(S-methylcysteine),γ-谷氨酰-S-甲基半胱氨酸(γ-glutamyl-S-methylcysteine)和γ-谷氨酸-S-甲基半胱氨酸亚砜(γ-glutamyl-S-methylcys- teinesulfoxyde)。
甙类:亚麻苦甙(linamarin),百脉根甙(lotaustralin)。
亦含生育酚(维生素E,tocopherol)。
【性味】味甘;苦;性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消肿。主血虚;胸腹疼痛;跌打肿痛;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炖肉,6-15g。
【注意】本品甜者无毒,苦者有毒,须烤熟食之,以免中毒。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种子:有补血,消肿的功用。
【摘录】《中华本草》
热点排行
- 南非叶的功效与作用 南非叶的吃法 南非叶因其是生长在南非而得名的,是一种草药,可以用来治疗腹泻、疟疾等疾 … [详情]
- 贝贝南瓜的功效与作用 贝贝南瓜的营养价值 贝贝南瓜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贝贝南瓜又称小南瓜,是南瓜的一个品种,那么 … [详情]
- 中药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如为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芦头须根,大小分档,洗净,润透,切成6——10mm厚 … [详情]
- 重楼的功效与作用 重楼的食用禁忌 重楼是一种中药材,为百合科植物具柄王孙的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详情]
- 车前草的功效作用 车前草治痛风的方法 车前子茶:车前子10克,先将车前子拣去杂质,筛去空粒,洗去泥沙,晒干。把 … [详情]
热门推荐
好文阅读
- 香附麦片粥的做法 香附麦片粥好吃吗 豆洗净,泡在清水中约4小时后捞出。2.香附洗净备用。4.锅中倒入四杯水,放 … [详情]
- 固精补气吃什么 固精补气的药方 补气宁心方:神门、内关常规操作,气海直刺0.8-1.2寸,关元、心俞、厥阴俞 … [详情]
- 菇类食品有哪些功效 如何选购菇类食品 购买菇类时,该如何挑选到营养又质量好的蘑菇呢?北京食用菌协会王贺祥会长 … [详情]
- 5种预防皮肤松弛的好方法 女性朋友看过来哦 现在一些女性赶时髦,或者是自身压力比较大,有抽烟的习惯,建议及时戒烟。 … [详情]
-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 …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