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油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2-03-28 09:21 编辑:admin 手机版访问
导读:【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纲目》:桐油吐人,得酒即解。【拼音名】Tónɡ Yóu【英文名】tung oil【别名】桐子油。【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Airy-Shaw的种子所榨出的...
【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纲目》:桐油吐人,得酒即解。
【拼音名】Tónɡ Yóu
【英文名】tung oil
【别名】桐子油。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Airy-Shaw的种子所榨出的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nicia fordii (Hemsl.)AiryShaw[Aleurites fordii Hemsl.;A.cordata Muell.Arg.]
【原形态】油桐 小乔木,高达9m。枝粗壮,无毛,皮孔灰色。单叶互生;叶柄长达12cm,顶端有2红紫色腺体;叶片革质,卵状心形,长5-15cm,宽3-14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楔形,全缘,有时3浅裂,幼叶被诱色短柔毛,后近于无毛,绿色有光泽。花先叶开放,排列于枝端成短圆锥花序;单性,雌雄同株;萼不规则,2-3裂;花瓣5,白色,基部具橙红色的斑点与条纹;雄花具雄蕊8-20,排列成2轮,上端分离,且在花芽中弯曲;雌花子房3-5室,每室1胚珠,花柱2裂。核果近球形,直径3-6cm。种子具厚壳状种皮。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喜生于较低的山坡、山麓和沟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从油桐子热压所得的桐油,是一种干性油(碘价157-170),以高温(200-250℃)加热,可因自行聚合而成凝胶,甚至完全固化。此特殊性质是由于其主要成分α-桐油精(α-Eleostearin)〔三α-桐酸(α-Eleostearic acid)的甘油酯〕的聚合,这是其他干性油所未有的特性。桐油含α-桐酸83%和三油精〔甘油三油酸酯(Triolein)〕15%。比较详细的数据:桐油的混合脂肪酸含α-桐酸74.5%,亚油酸9.7%,油酸8.0%,饱和脂肪酸3.3%,不皂化物 O.1%。又一资料:α-桐酸77%,亚油酸10%,油酸9%,饱和脂肪酸4%。α-桐酸分子中含有三个共轭双键,故有多种几何异构体。在饱和脂肪酸中有硬脂酸和棕榈酸。桐油含维生素E及角鳖烯〔Squalene(29.2mg/100g桐油)〕。又含植物甾醇(Phytosterol)、戊聚糖(Pentosan)及几种蛋白质。桐油的毒性成分,桐酸是其一,但还夹杂着油桐子中的有毒皂素等毒质(参考油桐条)。又热桐油上发生的气体,与皮肤接触能引起急性皮炎。
【性味】甘;辛;寒;有毒
【功能主治】涌吐痰涎;清热解毒;收湿杀虫;润肤生肌。主喉痹;痈疡;疥癣;烫伤;冻疮;皲裂
【用法用量】外用:涂擦;调敷或探吐。
【附方】①治血风臁疮:一、胡粉(煅过,研)、桐油调作隔纸膏贴之。二、船上陈桐油石灰(煅过)、人发(拌桐油炙干)。为末,仍以桐油调作膏,涂纸上,刺孔贴之。(《简便单方》)②治慢性溃疡:桐油、鲜桑白皮适量。捣烂,敷于创面,干后再换,直至痊愈为止。(《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③治脚肚风疮如癞:桐油、人乳等分。扫数次。(《濒湖集简方》)④治酒皶赤鼻:桐油入黄丹、雄黄敷之。(《摘元方》)⑤治冻疮皲裂:桐油一碗,发一握。熬化瓶收,每以温水洗令软,敷之。(《救急方》)⑥解砒石毒:桐油三升灌之,吐即毒解。(《华佗危病方》)⑦治被火灼伤:桐油、石灰。先将石灰搅水澄清,取清水,入桐油数滴,急以竹枝搅之,半时起白色胶质,敷患部,清快异常。〔《中医科学》(4):63,1936)⑧治指疔:用纱布浸桐油包患处;或将患指浸泡在桐油内。(《贵州草药》)
【临床应用】
1.治疗外科炎症:以桐油和石膏粉调敷患处。如用药及时,对急性化脓性炎症有促使其吸收消退或局限的作用。据65例各种软组织急性炎症的观察结果,用药1-10天后有46例炎症完全消失;6例炎症局限,症状好转;13例脓肿缩小,自行破溃或经小型切开引流而痊愈。用于急性阑尾炎 11例,于3-14天全部治愈;阑尾脓肿17例,除1例形成弥漫性腹膜炎而死亡外,其余均在7-15天治愈;慢性盆腔附件炎13例,均于3-6天痊愈;其他如膈下脓肿、腹腔脓肿、急性胆囊炎、局限性腹膜炎、扁桃体脓肿、齿槽脓肿等,用药后亦有良好效果。治疗过程中,须根据病情需要结合其他疗法,如应用抗菌素、输液、输血等。对已经成熟的脓肿或业已切开引流者,及急性穿孔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渍破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应及时采取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
制剂及用法:以桐油30-40ml与生石膏粉 lO0g混和,调匀后涂于纱布或油纸上,外敷患处。腹腔炎症则敷于病变部位的腹前壁上;盆腔附属器官炎症敷于下腹,或采用阴道坐药方法;扁桃体炎及齿槽脓肿等敷于下颌部。敷药宽度必须超出炎症浸润范围。根据病情轻重每日换药1-3次。
2.治疗灼伤:力求在灼伤后10分钟内,把灼伤的肢体浸泡于桐油桶里,浸泡时间以病人患肢离开油桶后疼痛消失或只有轻微灼感为止。浸泡后用消毒纱布沾生桐油敷贴患处,每天更换1次,至创面干燥为止。试治9例,浸泡后灼伤处周围红肿明显缩小,起泡也减少。 Ⅲ度灼伤焦痂干燥后脱落自愈。没有出现感染,且愈后瘢痕柔软,不引起功能障碍。
3.治疗寻常疣:先用缝衣针或小刀将疣的表面轻轻刮破,随即将油桐果的胶汁滴在疣面,听其自然干涸结痂,自行脱落。如患处脱痂后,仍有部分疣组织尚未脱落者,再滴药1-2次,以愈为度。滴药后不要用水洗涤患处,以免影响结痂。治疗8例,除1例多发性滴药3次未效外,其余7例单纯性经滴药1-3次均脱落,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摘录】《中华本草》
【拼音名】Tónɡ Yóu
【英文名】tung oil
【别名】桐子油。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Airy-Shaw的种子所榨出的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nicia fordii (Hemsl.)AiryShaw[Aleurites fordii Hemsl.;A.cordata Muell.Arg.]
【原形态】油桐 小乔木,高达9m。枝粗壮,无毛,皮孔灰色。单叶互生;叶柄长达12cm,顶端有2红紫色腺体;叶片革质,卵状心形,长5-15cm,宽3-14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楔形,全缘,有时3浅裂,幼叶被诱色短柔毛,后近于无毛,绿色有光泽。花先叶开放,排列于枝端成短圆锥花序;单性,雌雄同株;萼不规则,2-3裂;花瓣5,白色,基部具橙红色的斑点与条纹;雄花具雄蕊8-20,排列成2轮,上端分离,且在花芽中弯曲;雌花子房3-5室,每室1胚珠,花柱2裂。核果近球形,直径3-6cm。种子具厚壳状种皮。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喜生于较低的山坡、山麓和沟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从油桐子热压所得的桐油,是一种干性油(碘价157-170),以高温(200-250℃)加热,可因自行聚合而成凝胶,甚至完全固化。此特殊性质是由于其主要成分α-桐油精(α-Eleostearin)〔三α-桐酸(α-Eleostearic acid)的甘油酯〕的聚合,这是其他干性油所未有的特性。桐油含α-桐酸83%和三油精〔甘油三油酸酯(Triolein)〕15%。比较详细的数据:桐油的混合脂肪酸含α-桐酸74.5%,亚油酸9.7%,油酸8.0%,饱和脂肪酸3.3%,不皂化物 O.1%。又一资料:α-桐酸77%,亚油酸10%,油酸9%,饱和脂肪酸4%。α-桐酸分子中含有三个共轭双键,故有多种几何异构体。在饱和脂肪酸中有硬脂酸和棕榈酸。桐油含维生素E及角鳖烯〔Squalene(29.2mg/100g桐油)〕。又含植物甾醇(Phytosterol)、戊聚糖(Pentosan)及几种蛋白质。桐油的毒性成分,桐酸是其一,但还夹杂着油桐子中的有毒皂素等毒质(参考油桐条)。又热桐油上发生的气体,与皮肤接触能引起急性皮炎。
【性味】甘;辛;寒;有毒
【功能主治】涌吐痰涎;清热解毒;收湿杀虫;润肤生肌。主喉痹;痈疡;疥癣;烫伤;冻疮;皲裂
【用法用量】外用:涂擦;调敷或探吐。
【附方】①治血风臁疮:一、胡粉(煅过,研)、桐油调作隔纸膏贴之。二、船上陈桐油石灰(煅过)、人发(拌桐油炙干)。为末,仍以桐油调作膏,涂纸上,刺孔贴之。(《简便单方》)②治慢性溃疡:桐油、鲜桑白皮适量。捣烂,敷于创面,干后再换,直至痊愈为止。(《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③治脚肚风疮如癞:桐油、人乳等分。扫数次。(《濒湖集简方》)④治酒皶赤鼻:桐油入黄丹、雄黄敷之。(《摘元方》)⑤治冻疮皲裂:桐油一碗,发一握。熬化瓶收,每以温水洗令软,敷之。(《救急方》)⑥解砒石毒:桐油三升灌之,吐即毒解。(《华佗危病方》)⑦治被火灼伤:桐油、石灰。先将石灰搅水澄清,取清水,入桐油数滴,急以竹枝搅之,半时起白色胶质,敷患部,清快异常。〔《中医科学》(4):63,1936)⑧治指疔:用纱布浸桐油包患处;或将患指浸泡在桐油内。(《贵州草药》)
【临床应用】
1.治疗外科炎症:以桐油和石膏粉调敷患处。如用药及时,对急性化脓性炎症有促使其吸收消退或局限的作用。据65例各种软组织急性炎症的观察结果,用药1-10天后有46例炎症完全消失;6例炎症局限,症状好转;13例脓肿缩小,自行破溃或经小型切开引流而痊愈。用于急性阑尾炎 11例,于3-14天全部治愈;阑尾脓肿17例,除1例形成弥漫性腹膜炎而死亡外,其余均在7-15天治愈;慢性盆腔附件炎13例,均于3-6天痊愈;其他如膈下脓肿、腹腔脓肿、急性胆囊炎、局限性腹膜炎、扁桃体脓肿、齿槽脓肿等,用药后亦有良好效果。治疗过程中,须根据病情需要结合其他疗法,如应用抗菌素、输液、输血等。对已经成熟的脓肿或业已切开引流者,及急性穿孔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渍破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应及时采取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
制剂及用法:以桐油30-40ml与生石膏粉 lO0g混和,调匀后涂于纱布或油纸上,外敷患处。腹腔炎症则敷于病变部位的腹前壁上;盆腔附属器官炎症敷于下腹,或采用阴道坐药方法;扁桃体炎及齿槽脓肿等敷于下颌部。敷药宽度必须超出炎症浸润范围。根据病情轻重每日换药1-3次。
2.治疗灼伤:力求在灼伤后10分钟内,把灼伤的肢体浸泡于桐油桶里,浸泡时间以病人患肢离开油桶后疼痛消失或只有轻微灼感为止。浸泡后用消毒纱布沾生桐油敷贴患处,每天更换1次,至创面干燥为止。试治9例,浸泡后灼伤处周围红肿明显缩小,起泡也减少。 Ⅲ度灼伤焦痂干燥后脱落自愈。没有出现感染,且愈后瘢痕柔软,不引起功能障碍。
3.治疗寻常疣:先用缝衣针或小刀将疣的表面轻轻刮破,随即将油桐果的胶汁滴在疣面,听其自然干涸结痂,自行脱落。如患处脱痂后,仍有部分疣组织尚未脱落者,再滴药1-2次,以愈为度。滴药后不要用水洗涤患处,以免影响结痂。治疗8例,除1例多发性滴药3次未效外,其余7例单纯性经滴药1-3次均脱落,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摘录】《中华本草》
热点排行
- 南非叶的功效与作用 南非叶的吃法 南非叶因其是生长在南非而得名的,是一种草药,可以用来治疗腹泻、疟疾等疾 … [详情]
- 贝贝南瓜的功效与作用 贝贝南瓜的营养价值 贝贝南瓜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贝贝南瓜又称小南瓜,是南瓜的一个品种,那么 … [详情]
- 中药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如为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芦头须根,大小分档,洗净,润透,切成6——10mm厚 … [详情]
- 重楼的功效与作用 重楼的食用禁忌 重楼是一种中药材,为百合科植物具柄王孙的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详情]
- 车前草的功效作用 车前草治痛风的方法 车前子茶:车前子10克,先将车前子拣去杂质,筛去空粒,洗去泥沙,晒干。把 … [详情]
热门推荐
好文阅读
- 孩子的生长规律 孩子吃什么菜长高 而醋有利于钙从不溶状态变成可溶状态,促进钙的吸收利用。此外,小油菜中还 … [详情]
- 元气不足 冬季6大中草药补元气 正是冬季寒冷的季节,很多人都开始减少运动,天气凉身体的新陈代谢也减慢了 … [详情]
- 立冬后如何养阴 养阴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睡觉前喝一杯蜂蜜水,可达到补中解毒以及润燥止痛的功效,把20毫升蜂蜜放在 … [详情]
- 荷叶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荷叶泡水减肥效果好! 炎炎夏日,饮品首选荷叶水。因为荷叶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非常多,中医认为, … [详情]
- 一天中补钙的最佳时间 如何科学补钙 补钙对于老年人和小孩子都很重要,老年人已经处于缺钙的时期,身体内的钙流 …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