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恢复光滑无暇的肤质 中药美白年制面膜帮你实现愿望
中药美白面膜自制
1、中药美白面膜自制
【功效】美白皮肤、淡化皮肤斑点、提亮黯淡、发黄肤色、对抗粉刺、暗疮
【适用者】如果痘痘不是首要皮肤问题,可以用本方一起解决,如果是,则建议使用针对性面膜。
【制作】将以上5种中药粉各50克,混合后装瓶备用。然后取瓶中混合好的中药粉1小匙,放入碗中。加清水(偏油性加酸奶,偏干性加牛奶)适量调成糊状即可使用。
【用法】洁面后取本品8克左右,加入清水(偏油性加酸奶,偏干性加牛奶)成分搅拌成糊状,薄敷于脸上,约20分钟左右,用清水洗净即可。
2、中药滋养面膜自制
【配方】当归、桃仁、川芎、白芷、白附子、白及粉各等量。鲜乳、蜂蜜各适量。
【功效】当归、桃仁、川芎能活血化瘀淡斑;白芷、白附子、白及有促进黑色素代谢,增白淡斑的作用;鲜乳、蜂蜜滋润光泽营养皮肤。
【适用者】这组自制面膜配方有活血淡斑,增白滋养的功效,适用于黑斑粗糙、萎黄暗沉的皮肤。
【制作】将以上6种中药粉各50克,混合后装瓶备用。然后取瓶中混合好的中药粉1小匙,放入碗中。加鲜乳适量调成糊状。再加蜂蜜1ml混匀。
【用法】用小刷子将面膜均匀的涂于脸上,20~30分钟后洗净,每周2~3次。
3、中药美白去印面膜自制
步骤:将已加工好配方里的中药美容面膜超微粉。首先用清水洗净面后取本品35克,加入清水60ml(偏油性加酸奶60ml,偏干性加纯牛奶60ml)将其搅拌成糊状,躺于沙发或床上,把调好的中药面膜糊状均匀敷于脸上,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即可,隔日一次,建议晚上睡前使用。
功效:主要针对痤疮后留下的疤痕,通过中药透皮肤毛孔吸收作用,使有效成分集中作用在疤痕表面及深处,修复受损细胞,恢复其正常功能,调动细胞活性,增强细胞的新陈代谢,从内而外达到彻底消除疤痕,疗效明显,恢复光滑无暇的肤质。
多久使用一次面膜好
不同功效的面膜使用的频率也不尽相同,另外,在夜晚的8——11点,肌肤最脆弱,这时候不适宜敷面膜。
滋润型面膜:一周敷3次,如果天天使用的话,就会容易引发痘痘与暗疮。
保湿类面膜:这类面膜主要是补水保湿,在冬季可以每天使用。
美白面膜:这类面膜每个星期1-2次即可,不可过于频繁使用。
深层清洁面膜:油性肌肤可一周使用1次,但干性肌肤每两周1次即足够。
抗皱面膜:这类面膜营养成分比较高,每个星期使用1次即可。
撕拉式面膜:干性肌肤每个月1次,油性肌肤三个星期使用2次即可。
面膜选购指南
选购面膜时,注意面膜的材质是不是显得单薄,精华液的含量是不是太少,一般面膜拿出来如果会有精华液滴下,代表这款面膜的精华液是足够的。
购买前检查包装盒上的标签内容是否齐全。标签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净含量(净容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者生产批号和限期使用日期、生产企业的卫生许可证号和产品标准号。
根据各人对香气的嗜好选择不同香型的产品,甚至是无香的产品,香气应纯正、幽雅,无不良异味或油蚝味。产品质地细腻均匀,色调自然,产品泡沫细腻,容易清洗,洗后皮肤不干燥、不紧绷,使用后在皮肤上留下一层薄的皮肤膜,不会造成脱脂,对皮肤作用温和,不会引起刺激作用。
根据肤质不同选择不同的产品。干性的皮肤就要选用滋润的产品,而油性皮肤需要选择清洁性能好的产品。
消费者使用产品前,应先阅读包装上的使用说明。选择对皮肤作用温和,不会引起刺激作用的产品。
热点排行
-
麦吉丽贵妇膏的使用方法 麦吉丽贵妇膏的作用 麦吉丽贵妇膏也可以在晚上使用,晚上使用的话可以直接代替晚霜,因为贵妇膏 … [详情]
-
三七粉加蜂蜜敷脸能祛斑吗 三七粉的美白功效 蜂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有机酸等成分,对色斑的形成也是有抑制效果的, … [详情]
-
擦vc脸发黄是怎么回事 vc遇到洋气容易氧化,所以适合直接涂在脸上,不但会导致皮肤变黄,还会刺激 … [详情]
-
玉肌散具有增白祛斑润泽肌肤的功效 想要护肤不妨用玉 组成:绿小豆100克 白附子10克 白芷10克 滑石10克 把以上四种药放到一起研 … [详情]
-
银耳怎么煮容易出胶 四个方法教你煮出黏稠好喝的银耳 大家都知道银耳可以用来煮银耳汤,透明且带有胶质的银耳汤,口感清甜,具有 … [详情]
热门推荐
好文阅读
-
秋分时节该如何养生 中医认为,秋在五脏对应于肺,肺在志为悲,所以秋季要尽量“收”好心情,做 … [详情]
-
翻气丸的功效 翻气丸主妇人阴内生疮作痒 【用法用量】用时先将患处洗净,将药丸放人阴内。重者二至三日病与药同下, … [详情]
-
夏季饮食应避开的“致癌物”和“致癌吃法” 俗话说:“病从口入”,癌亦如此。“癌从口入”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摄入 … [详情]
-
什么样的减肥茶排毒效果好 桂花有有效地润肺结果,因而才能诊治咳嗽,同期更能提高肠胃功能。蜂蜜和绿 … [详情]
-
恋物癖 宝宝有恋物情结该怎么办? 简单地说,宝宝恋物就是一种成长过渡期的依恋行为,是宝宝从“完全依恋”转 …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