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名方 >> 中满痞胀_脘腹痞满方

中满痞胀_脘腹痞满方

来源:中药360 时间:2013-11-04 20:18 编辑:liuhaiqiu 手机版访问
导读: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即使是同一种疾病,不同的证型也应该选择不同的治法。 ...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即使是同一种疾病,不同的证型也应该选择不同的治法。

  中满痞胀_脘腹痞满(脾胃阴虚)方

  处方:砂仁桔梗各8克,莲子肉、白芍香橼片、檀香谷芽白术各10克,山药扁豆茯苓薏苡仁、沙参各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阴益气,行滞消满。用于反胀辨证属脾胃阴虚型。症见脘腹痞满,饥饿时反饱作胀,心下灼热,嘈杂,嗳气不舒,干呕呃逆,饥不欲食,口干鼻燥,精神不振,身体倦怠,言语轻微,睡眠欠佳,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苔乏津,脉象弦细数。

  专家点评:心下灼热、嘈杂、饥不欲食、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脾胃气阴两虚;饥时反饱作胀、脘痞不舒、嗳气干呕为中虚气滞。治宜滋阴益气,行滞消满。

  中满痞胀_脘腹痞满(气虚血瘀)方

  处方:党参15克,黄芪鸡血藤各18克,丹参赤芍、檀香、枳壳、白术、茯苓各9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气行滞,活血化瘀。用于治疗反胀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症见胃脘久痛、刺痛,痛点固定,脘腹胀满,饥时尤甚,或夜间胃痛,反胀较为突出,嗳气矢气稍减,纳呆食少,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大便易溏,舌质晦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粗胀,苔薄白,脉细涩。

  专家点评:此乃脾气虚弱,中虚气滞而致腹满反胀;气虚血瘀而致脘痛如刺、舌质晦暗。瘀血性质属阴,到了夜间,阳气推动无力,更易加重气虚和血瘀的程度,故每到夜晚,胃痛、反胀的症状加剧。多见于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胃窦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

  中满痞胀_脘腹痞满(脾气虚弱)方

  处方:党参15克,白术、茯苓、木香、枳壳、香橼片各9克,炙甘草6克,陈皮3克,半夏4.5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行滞消满。用于治疗反胀中医辨证属脾气虚弱型。症见胃脘痞满,间或隐痛,饥饿时胀满尤甚,喜揉按,嗳气方舒,进食稍缓,或夜晚反饱作胀,必须坐起或下床活动才能缓解,影响睡眠。平素纳呆食少,不能多食,稍有多食,则心下痞塞不适。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专家点评:反饱作胀俗称反胀,多发生在饥饿之时。此时食物早已消化。腹中空虚,但病人自觉脘腹胀满不适。有的在上午11~12时发作,有的在午后5—6时出现,伴嗳气、矢气,喜揉按等症,多于进食后反胀减轻。有的则在夜半或清晨脘腹胀闷不已,辗转不安,影响睡眠,必须反复揉按局部,甚者下床活动,嗳气、矢气之后,反胀方能缓解。该型患者纳呆食少,腹胀便溏,神疲乏力为脾气虚弱;反饱作胀,饥时或夜间尤甚,为脾虚失运,中虚气滞。治宜健脾益气,行滞消满。多见于中老年人消化不良症,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等病。

  中满痞胀_脘腹痞满(脾阳虚衰)方

  处方:党参15克,干姜、炙甘草、白术、莱菔子槟榔枳实各9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中暖土,理气行滞。用于治疗反胀中医辨证属脾阳虚衰型。症见胃脘隐痛,绵绵不已,空腹较甚,伴发明显反饱作胀,嗳气频频,喜温喜按,进食缓解。喜热食,恶冷饮,或因气候突然变冷而诱发;或泛吐清水,不思饮食,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溏稀。平素四肢不温,神疲乏力,面色淡白,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或弦细或迟缓。

  专家点评: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四肢不温为脾阳虚衰;反饱作胀,嗳气频频为中虚气滞。治宜温中暖土,理气行滞。该型多见于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淤滞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病。

热点排行

好文阅读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