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的症状 中医治疗心悸的方法
心悸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而人们在患上心悸疾病后,其对于该病的症状由于不是特别了解,因而极易出现延误治疗的情况,最终导致该病对自己的生命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接下来本文就对心悸的症状进行介绍,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觉或心慌感,心律失常,心率快、慢时都可有心悸感。心悸的表现症状有:
1.比平时多吸烟。尼古丁可以加快心率(或)使之不规则,应减少吸烟或戒烟。
2.心悸发生前比平时多喝了咖啡或茶。咖啡因若大量地被摄入可以引起心率加速或不规则。
3.感到紧张或焦虑。焦虑是引起心悸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请查询"焦虑"。
4.近来虽然吃得比平时多,但是体重却减轻了。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要去医院就诊。治疗:如果医生怀疑是此病,会取血液作检查,以便确定诊断。还可能需要接受甲状腺放射性同位素扫描,治疗包括放射性碘,其他药物或外科手术。
5.近来感到呼吸困难、虚弱或疲劳。有可能是贫血,特别是如果你月经量过多,要去医院就诊。治疗:医生会抽取你的血液作检查,如果是因为缺乏铁质而患上贫血,医生会给予含铁片剂或注射剂,另外,医生也会给予饮食指导。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比较少见,治疗前要作进一步检查。
6.感到不适或有心脏病史。立刻去医院!有可能是严重的心率或心律异常。治疗:如果怀疑是本病,医生会安排你作些检查,包括心电描记术,和胸部x线检查,如患有心律异常,可能需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以调节心脏活动。
中医辨证治疗——体针
(一)心脾两虚
1.症状和体征: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面色白光白,头晕乏力,气短易汗,纳少胸闷,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2.证候分析:脾失运化之权,气血化源不足,故纳少胸闷、头晕乏力、气短易汗。心血不足,则心悸。神明失养,神不守舍,则失眠健忘。心其华在面,气血虚,故面色白光白、舌淡红、脉细弱。
3.治法:养血益气,定悸安神。以足阳明胃经穴、背俞穴为主。
4.处方
(1)主穴:心俞、巨阙、膈俞、脾俞、足三里。
(2)配穴:腹胀、便溏者加上巨虚、天枢。
5.刺灸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斜刺心俞0.6±0.2寸,直刺巨阙0.5~0.6寸(向下斜刺),斜刺膈俞0.6±0.2寸,斜刺脾俞0.6±0.2寸,直刺足三里1.0±0.4寸。
(2)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上巨虚0.8±0.4寸,直刺天枢1.0±0.2寸。
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补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其他配穴针用补法。
6.方义:心俞、巨阙如前所述。血之会膈俞可补血养心。气血的生成,赖水谷精微所化,故取脾俞、足三里健中焦以助气血化生。
(二)心虚胆怯
1.症状和体征:心悸因惊恐而发,悸动不安,气短自汗,神倦乏力,少寐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2.证候分析:惊则气乱,心神不能自主,故心悸。心不藏神,则心中惕惕、悸动不安、少寐多梦。久病损伤心气,故气短自汗、神倦乏力。舌脉均为心气不足之象。
3.治法:益气安神。以手少阴心经穴、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
4.处方
(1)主穴:心俞、巨阙、间使、神门、胆俞。
(2)配穴:善惊者加大陵;自汗、气短甚者加足三里、复溜。
5.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斜刺心俞0.6±0.2寸,直刺巨阙0.5±0.6寸(向下斜刺),直刺间使0.8±0.2寸,直刺神门0.3±0.4寸,斜刺胆俞0.6±0.2寸。
(2)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大陵0.4±0.1寸,直刺足三里1.0±0.4寸,直刺复溜0.9±0.1寸。
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补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其他配穴针用补法。
6.心俞、巨阙俞募配穴,功在调补心气,定悸安神。胆俞可壮胆气而定志。间使、神门宁心安神。
(三)阴虚火旺
1.症状和体征:心悸不宁,思虑劳心尤甚,心中烦热,少寐多梦,头晕目眩,耳鸣,口干,面颊红热,舌红,苔薄黄,脉细弦数。
2.证候分析:肾阴不足,水不济火,以致心火内动,扰动心神,故心悸不宁、心中烦热、少寐多梦。思虑劳心,更耗伤心阴,故心悸加重。阴亏于下,虚火上扰,则头晕目眩、耳鸣口干、面颊红热。舌红、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3.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以足少阴肾经穴、手少阴心经穴为主。
4.处方
(1)主穴:肾俞、太溪、阴郄、神门。
(2)配穴:手足心热者加劳宫、涌泉。
5.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直刺肾俞0.9±0.1寸,直刺太溪0.6±0.2寸,直刺阴郄0.4±0.1寸,直刺神门0.3±0.4寸。
(2)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劳宫0.4±0.1寸,直刺涌泉0.6±0.2寸。
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平补平泻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其他配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6.方义:本证源于肾阴不足,水不济火,故取肾俞、太溪滋肾阴而上济心火,以治其本。阴郄、神门养心安神定悸。
(四)心血瘀阻
1.症状和体征:心悸怔仲,胸闷心痛阵发,或面唇紫黯,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2.证候分析:心主血脉,心脉瘀阻,心失所养,故心悸怔忡。血瘀气滞,心阳被遏,则胸闷。心络挛急,则心痛阵发。脉络瘀阻,故见面唇紫黯。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均为瘀血蓄积、心阳阻遏之象。
3.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以任脉穴、手厥阴心包经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
4.处方
(1)主穴:内关、膻中、心俞、气海、膈俞、血海。
(2)配穴:失眠健忘者加神门;气短自汗者加复溜。
5.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直刺内关0.8±0.2寸,直刺膻中0.4±0.1寸(或平刺),斜刺心俞0.6±0.2寸,直刺气海1.0±0.2寸,斜刺膈俞0.6±0.2寸,直刺血海0.9±0.1寸。
(2)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神门0.3~0.4寸,直刺复溜0.9±0.1寸。
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平补平泻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其他配穴针用平补平泻法,气海加灸。
6.内关、膻中、心俞可强心定悸止痛。灸气海助阳益气,气推血行。血海、膈俞活血化瘀。
(五)水气凌心
1.症状和体征:心悸怔忡不已,胸闷气喘,咳吐大量泡沫痰涎,面浮足肿,不能平卧,目眩,尿少,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数疾。
2.证候分析:水为阴邪,赖阳气以化之,肾阳虚不能化水,水邪内停,上凌于心,故见心悸怔仲不已。饮阻于上,肺失清肃,加之肾不纳气,则见胸闷气喘、咳吐大量泡沫痰涎、不能平卧。饮阻于中,清阳不升,则见目眩。肾阳虚衰,气化不利,水液内停,则面浮足肿、尿少。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数疾,亦为水饮内停之象。
3.治法:振奋阳气,化气行水。以手少阴心经穴、任脉穴为主。
4.处方
(1)主穴:关元、肾俞、内关、神门、阴陵泉。
(2)配穴:伴胸闷气喘甚而不能平卧者,加刺膻中。
5.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直刺关元0.8±0.2寸,直刺肾俞0.9±0.1寸,直刺内关0.8±0.2寸,直刺神门0.3±0.4寸,直刺阴陵泉0.6±0.2寸。
(2)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膻中0.4±0.1寸(或平刺)。
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平补平泻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l0秒。其他配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6.关元、肾俞壮肾阳以行水气,内关、神门宁心定悸,阴陵泉健脾以化水饮。
心悸的症状有哪些?看了上文的讲述,相信大家在心中对于心悸的临床表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在患上心悸后,为了避免该病对自身的健康造成更大的损害,患者也要在第一时间就对该病展开相应的治疗工作。
热点排行
- 分享牛大力壮阳偏方 牛大力壮阳偏方 牛大力壮阳偏方有很多,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它和生蚝放在一起煲汤喝, … [详情]
- 芎芷石膏汤歌诀 头痛眩晕可服用芎芷石膏汤 处方芎芷石膏汤系由川芎、白芷、石膏、菊花、羌活、藁本组成,具有散风泄热 … [详情]
- 逍遥散的组成 逍遥散的功效作用 由逍遥散化裁出了许多方剂,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多以柴胡、当归、白芍、甘 … [详情]
- 温胆汤不适合哪些人喝 温胆汤有什么副作用 说起中药方剂,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时常都碰见或者听闻某某配方能够治疗什么疾 … [详情]
- 乌头汤方解 乌头汤组成 乌头汤方歌 寒湿痹证乌头汤,黄芪草芍配麻黄,说的就是乌头汤方歌!乌头汤处方是什么, … [详情]
好文阅读
- 血淤易痛经 中医该如何来预防呢 鲫鱼汤有健脾利湿、活血开胃的功效,当归、枸杞、黄芪等补气补血,几种材料 … [详情]
- 吃什么补钙 养生必知的补钙常识 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剂,是人体生命之源。钙在人生各个生长发育阶段,从 … [详情]
- 大红花景天的功效与作用 提高身体抗辐射能力 大红花景天不但是滋补性食材和中药材,它还是一种美丽的观赏植物,这种植物 … [详情]
- 豇豆壳的作用 豇豆壳镇痛消肿治腰痛 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用量在,当季节采收后可以新鲜使用的一味药 … [详情]
- 初秋季节怎样预防鼻头长痘痘 长痘痘怎么办 鼻子长痘痘的原因有哪些?是不注意清洁卫生吗?长痘痘怎么办?清洁肌肤很重 …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