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名方 >> 紫菀温肺 下气 消痰 止嗽

紫菀温肺 下气 消痰 止嗽

来源:中药360 时间:2013-12-27 19:57 编辑:liuhaiqiu 手机版访问
导读:蜜紫菀又名炙紫菀、蜜炙紫菀。为净紫菀段用蜂蜜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后入药者。偏于润肺祛痰。...

  【药 名】:紫菀

  【拼 音】:ZIWAN

  【英文名】:Tatarian Aster Root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茎。

  【功 效】:温肺,下气,消痰,止嗽

  【主 治】: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

  【性味归经】:苦,温。①《本经》: “味苦,温。”②《别录》: “辛,无毒。”③《药性论》: “ 味苦,平。”④《本草通玄》 “辛甘,微温。”

  入肺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 “入心、肺二经。”②《本草经疏》: “入手太阴,兼入足阳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有实热者忌服。①《本草经集注》:“款冬为使。恶天雄、瞿麦雷丸远志。畏茵陈蒿。”②《唐本草》:“恶藁本。”③《本草正》:“劳伤肺肾、水亏金燥而咳喘失血者非所。

  【别 名】:青菀(《吴普本草》)、紫?(《别录》)、 返魂草根、夜牵牛(《斗门方》)、紫菀茸 (《本草述》)

  【处方名】:子菀、子苑、紫菀、紫苑、紫菀茸、北紫菀、亳紫菀、蜜紫菀、炙紫菀、蜜炙紫菀等

  处方中写紫菀、紫苑、子菀、子苑均指生紫菀。为原药材去杂质,润透切段入药者。偏于散寒祛痰。

  蜜紫菀又名炙紫菀、蜜炙紫菀。为净紫菀段用蜂蜜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后入药者。偏于润肺祛痰。

  【商品名】:亳紫菀:产于安徽省亳县者。以头大、须根粗者为佳。

  祁紫菀:产于河北省安国(旧时祁州)者。以须根粗无砂土者为佳。

  辫紫菀:将地下根茎挖出后,洗净泥土,除去芦头残茎,然后将须根辫顺晒干者。

  紫菀头:为紫菀的干燥根茎。因呈圆形疙瘩头状,故称紫菀头。

  紫菀茸:又名软紫菀。为头部带有细根者。因其头部簇生许多细根,质柔软如茸毛而不易折断,故而得名。

  北紫菀:指产于我国河北等北方省份者。以根茎粗壮、干燥、色紫、质柔软、去净泥土及茎叶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地。河北、安徽等地有栽培。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秋均可采挖,除去茎叶及泥土,晒干,或将须根编成小辫晒干,商品称为”辫紫菀“。

  【拉丁名】:药材Radix Asteris原植物Aster tataricus L.F.

  【炮制方法】:紫菀:拣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稍闷润,切成小段晒干。蜜紫菀:取紫菀段加炼蜜(和以适量开水)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紫菀100斤,用炼蜜25斤)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①陶弘景:”紫菀,近道处处有生。布地,花亦紫,本有白毛,根甚柔细。“②《日华子本草》:”紫菀,形似重台,根作节,紫色润软者佳。“③《本草图组》:”紫菀,三月内布地生苗叶,其叶三四相连,五月六月内开黄紫白花,结黑子,本有白毛,根基柔细,二月三月内取根阴干用。“④《本草衍义》:”紫菀用根,其根柔细,紫色,益肺气,《经》具言之。《唐本注》言无紫菀时,亦用白菀,白菀即女菀也。今本草无白菀之名,盖唐修《本草》时已删去。“⑤《纲目》:”按陈自阴云,紫菀以牢山所出,根如北细辛者为良。沂、兖以东皆有之。“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根茎呈圆形的疙瘩头状,长约2~6厘米,径约 1.5~3厘米,顶端有茎基及叶柄的残痕,底部常有一条未除净的母根,直径约3毫米,淡灰黄色,纤维性,质稍硬;疙瘩头下簇生许多细根,很长约5~14厘米,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柔韧,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有紫边。微有香气,味甜微苦。以根长、色紫、质柔韧、去净茎苗者为佳。主产河北、安徽等地。紫菀除上述一种外,在新疆地区以阿尔泰狗哇花 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 Novopokr.的根入药(参见”阿尔泰紫菀“条);西藏地区以缘毛紫菀 Aster souliei Franch.及重冠紫菀 Aster diplostephioides(DC.) C. B. Clarke的根及根茎入药。在东北、华北、陕西、云南、四川、新疆等地,还以菊科橐吾届多种植物的根部作紫菀入药,商品统称为”山紫菀“。其质硬而易断,气香而微辣。原植物主要为肾叶囊吾Ligularia fischeri(Ledeb.)Turcz.(参见”葫芦七“条)、西伯利亚橐吾L.Sibirica (L.)Cass、狭苞橐吾L.intermedia Nakai、四川橐吾L.hodgsoniHook var. Sutchuenensis(Fraoch.)Henry(参见”南瓜七“条)、大叶橐吾L.macrophylla (Ledeb.) DC.、裂叶橐吾L.Przewalskii (Maxim.) Diels等。显微鉴定:根横切面:老根表皮常已脱落。皮层宽广;下皮细胞1列,壁稍厚,有的内含紫红色色素;厚壁细胞少数,散在,壁厚3-8μm;油管5个,分布于内皮层外方,常与韧皮部束同数并相对;内皮层细胞凯氏点可见。中柱较小,略呈五边形;中柱鞘1-2列细胞;韧皮部细胞较小,排列紧密;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导管束5个,内侧可见五原型初生木质部。中央髓部细胞壁稍厚,微木化。本品薄壁细胞含菊糖。粉末:红棕色。①下皮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垂周壁细波状弯曲,含紫红色色素细胞与淡黄色细胞相间排列。②石细胞(根茎)类长方形、类圆形、类方形或圆三角形,直径45-154 μm,壁厚6-25μm,层纹及孔沟明显。③厚壁细胞长圆形或类长形,直径30-73μm,长约至 315μm,壁厚2-10μm,非木化,纹孔横裂缝状。④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壁稍厚,大多有较明显的斜向交错的网状纹理。⑤菊糖团块类圆形或扇形,微现放射状纹理。此外,有木纤维、导管、内皮层细胞、油管碎片、草酸钙簇晶。本品以根粗长、色紫红、质柔韧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根含紫菀酮(shionone)、槲皮素、无羁萜、表无羁萜和挥发油,尚含皂甙。报道皂甙种类较多,已确定结构的有:紫菀皂甙A、B、C、D、E、F(aster saponins A,B,C,D,E,F)等,以及紫菀皂甙Ha、紫菀皂甙Hb、紫菀皂甙Hc、紫菀皂甙Hd等。并含紫菀甙A、B(shionoside A,B)。紫菀皂甙的水解产物为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紫菀挥发油中含毛叶醇(lachnophyllol)、毛叶醇乙酯(lachnophyllol acetate)、茴香醚(anethole)、烃、脂肪酸、芳香酸等,并分得琥珀酸。

  【中药化学鉴定】:⑴取本品2g,加乙醚10ml,浸渍过夜,滤过,滤液滴在滤纸上,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⑵取本品2g,置50ml三角烧瓶中,加乙醚15ml,浸1小时,滤过。取滤液4ml,蒸去乙醚,残渣溶于醋酐1ml中,滴加浓硫酸1滴,显紫色,溶液上层渐变绿色(检查甾体类)。 ⑶取(2)项下乙醚浸液4ml,蒸去乙醚,残渣溶于甲醇1ml,加2,4-二硝基苯肼试液1ml,加热后析出黄色沉淀(检查紫菀酮)。

热点排行

好文阅读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