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间穴
【行间穴位位置图】
【图解行间穴位的位置】
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布有来自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足背静脉网及第一趾背动、静脉。
【按摩行间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行间穴位,属足厥阴肝经。主治头痛眩晕,青盲,雀目、目赤肿痛,失眠,癫痫,瘈疭,小儿惊风,胸胁痛,口眼歪斜,遗尿,癃闭,疝气,遗精,月经过多,干湿脚气,以及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
作用功效:
行间穴的主治疾病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失眠,口喎,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主治功效:
①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喎等肝经风热所致病证。
②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病证。
③遗尿、癃闭等泌尿系病证。
④疝气。
⑤胸胁胀痛。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青光眼、结膜炎、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肋间神经痛等。配耳尖、太阳主治目赤肿痛。
治疗因肝气郁结引起的疾病:配合太冲穴,由太冲穴向行间穴方向掐揉。
人体穴位配伍:
配睛明穴治青光眼、降眼压;配太冲穴、合谷穴、、风池穴、百会穴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配中脘穴、肝俞穴、胃俞穴治肝气犯胃之胃痛;配中府穴、孔最穴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
【温馨提示】
行间穴,出《灵枢。本输》。又名:荥(火)穴。
(1)行间:行,行走、流动、离开也。间,二者当中也。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故名。
行间穴
(2)肝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水湿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肝经荥穴。
(3)本穴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滞重水湿冷降归地而不能成为肝经的上行气血,只有小部分水湿吸热胀散而上行,此部分气血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操作手法
针灸:直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用大拇指指尖掐。
备注:荥穴。
热点排行
好文阅读
-
吃核桃可降低心脏病发生的几率 在红糖水中放入一些核桃仁熬制一会儿,就可以做成核桃红糖水了。其对于痛经 … [详情]
-
生菜的功效与作用 生菜中含有一种“干扰素诱生剂”,可刺激人体正常细胞产生干扰素,从而产生 … [详情]
-
香毛草的功效与作用 香毛草可舒通经络 香毛草可以有效的驱虫。这种植物在燃烧时能散发出浓郁的香味,而生活中的蚊 … [详情]
-
调理失眠切勿依靠药物 失眠患者看过来 酸枣仁汤:酸枣仁三钱捣碎,水煎,每晚睡前一小时服用。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 … [详情]
-
小腿经常反复疼痛的原因 尤其是对于长期进行重体力劳动,或者是长时间站立、坐立,以及下肢活动少的 …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