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白蔹

白蔹

【图片】白蔹是什么|白蔹的功效|白蔹的作用|白蔹的美容功效|白蔹的治病选方|白蔹的副作用|白蔹的真假鉴别|白蔹图片【白蔹】专题白蔹为您介绍白蔹是什么|白蔹的功效|白蔹的作用|白蔹的美容功效|白蔹的治病选方|白蔹的副作用|白蔹的真假鉴别|白蔹图片等,白蔹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块根,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的功效。

白蔹是什么

【简介】白蔹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根,每年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及细须根,洗净后多纵切成两瓣、四瓣或斜片,晒干即可入药。可以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别名】白根、昆仑(《别录》),猫儿卵(《纲目》),鹅抱蛋(《植物名实图考》),见肿消(《南京民间药草》),穿山老鼠(《浙江中药手册》),白水罐、山地瓜(《东北药植志》),铁老鼠、母鸡带仔、老鼠瓜薯(《广西中药志》),山栗子、八卦牛、白浆罐、狗天天(《辽宁经济植物志》),癞痢茶(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白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弘景曰:白蔹“生衡山山谷,近道处处有之,作屯生”。苏恭曰:白蔹“根似天门冬,一株下有十许根,皮赤黑,肉白,如芍药”。《蜀本草》载:“蔓生、枝端有五叶,所在有之”。苏颁曰:“今江淮及荆、襄、怀、孟、商、齐诸州(今江苏、安徽、湖北、河南、山东、陕西一带)皆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茎……。根如鸡卵而长,三五枚同一窠,皮黑肉白”。

白蔹的功效

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主疮疡肿毒;瘰疬;烫伤;湿疮;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白带;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本经》: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

《别录》:下赤白,杀火毒。

《药性论》:治面上疱疮。

《日华子本草》:止惊邪,发背,瘰窃,肠风,痔漏,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烫火疮,生肌止痛。

《本草图经》:治风,金疮。

李杲:涂一切肿毒,敷疔疮。

《纲目》:解狼毒毒。

疮痈肿毒,瘰疬痰核

本品苦寒清泄,辛散消肿,故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消肿止痛之效。内服、外用皆可。

水火烫伤,手足皲裂

本品苦寒,既能清解火热毒邪,又具敛疮生肌止痛之功,故常用治水火烫伤,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敷(《备急方》);亦可与地榆等份为末外用。若与白及大黄冰片配伍,还可用于手足皲裂。

【性味】

苦;辛;性微寒。

《本经》:味苦,平。

《别录》:甘,微寒,无毒。

《药性论》:味苦,平,有毒。

《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辛。

【归经】

入心、肝、脾经。

《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

《本草求真》:入肝、脾。

《本草撮要》:入足少阴、厥阴经。

白蔹的作用

治疗外科炎症

白蔹块根去皮研末,取3两(用量根据炎症面积加减)以沸水搅拌成团后,加75~95%酒精调成稠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次,以愈为度。对于疖、痈、蜂窝织炎、淋巴结炎、各种炎性肿块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显著疗效。

治疗扭挫伤

取见肿消2个,食盐适量,捣烂如泥外敷。共治80例,66例有效。有的经治4天就肿消痛减而愈。

抑制作用

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腹股沟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浸剂用试管稀释法,1:15的浓度对共心性毛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根醇提物醋酸乙酸酯可溶部分,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300mg/kg显著抑制谷丙转氨酶(SGPT)、谷草转氨酶(SGOT)活性的升高。

辅助镇痛作用

白蔹煎剂本身无镇痛作用,但可显著增强黑附片和炙川乌的镇痛作用,拮抗黑附片、炙川乌和炙草乌时对离体蛙心的收缩作用。

抗癌作用

体外试验对人子宫颈癌细胞培养系JTC-26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

抑菌作用

白蔹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并有很强的抗真菌效果。所含多种多酚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肝毒素作用及很强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

白蔹的美容功效

白蔹功效:美白、治疗面部雀斑、清热祛风。 白蔹对美白肌肤有特效。《药性论》记载:“可治面上疮疱。”

白蔹具有非常好的美白作用,例如七子白美白面膜曾是宫廷的不传配方。由于其神奇功效,是古今爱美人士的首选,七子白美白面膜是由白术白芷白芨、白蔹、白茯苓白芍六种纯中药粉和珍珠粉混合一起制成的美白面膜。对于消除皮肤斑点、消除皮肤痘痘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白蔹含黏液质和淀粉,色白质细,是美容方中常用药。《神农本草经》言其:“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在美容方中,常用以消肿、敛疮及治各种皮肤病。现代研究证明,白蔹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白蔹美容方:

面部粉刺

白蔹0.6克。藜芦0.3克共研末,酒调涂搽,一日三次。

冻耳成疮

白蔹、黄柏。等分为末加生油调匀搽耳。

汤火灼烂

白蔹研末敷之。

白蔹祛斑粉

白蔹20克。辛夷9克,冬瓜仁30克,当归15克。面粉15克。白蔹、冬瓜仁研成粉末。与面粉混合均匀,装罐备用。当归。辛夷煎汁150毫升。过滤去渣。以适量药汁配合粉末。调成糊状即可。避开眼唇。抹于脸部和颈部。15分钟后。清洗干净。~周使用1—2次,本方置于脸上以10~15分钟为限。本药方可嫩白祛斑。

白蔹的治病选方

(一)白蔹的临床应用

白蔹散(《圣济总录》)治疗耳出脓血:白蔹、黄连(去须)、龙骨、赤石脂、乌贼鱼骨(去甲)各30g。上5味,捣罗为散。先以绵试脓干,用药2g,绵裹塞耳中。方中白蔹清热解毒,散结,为君药。

白蔹散(《太平圣惠方》)治瘰疬生于颈腋,结肿寒热:白蔹、甘草玄参木香赤芍药、川大黄各15g。上药捣细罗为散,以醋调为膏,贴于患处,干即易之。方中白蔹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为君药。

白蔹汤(《圣济总录》)治吐血,咯血不止:白蔹90g,阿胶60g(炙令燥)。上2味,粗捣筛,每服4g,酒水共1盏,入生地黄汁2合,同煎至七分,去渣,食后温服。如无地黄汁,入生地黄0.3g同煎亦得。中白蔹清热解毒,止痛,生肌,为君药。

(二)白蔹的附方

治痈肿:㈠白蔹二分,藜芦一分。为末,酒和如泥,贴上,日三。(《补缺肘后方》)

白蔹、乌头(炮)、黄芩各等分。捣末筛,和鸡子白敷上。(《普济方》白蔹散)

敛疮:白蔹、白芨、络石各半两,取干者。为细末,干撒疮上。(《鸡峰普济方》白蔹散)

治聤耳出脓血:白蔹、黄连(去须)、龙骨、赤石脂、乌贼鱼骨(去甲)各一两。上五味,捣罗为散。先以绵拭脓干,用药一钱匕,绵裹塞耳中。(《圣济总录》白蔹散)

治白癜风,遍身斑点瘙痒:白蔹三两。天雄三两(炮裂去皮脐),商陆一两,黄芩二两,干姜二两(炮裂、锉),踯躅花一两(酒拌炒令干)。上药捣罗为细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白蔹散)

治冻耳成疮,或痒或痛者:黄柏、白蔹各半两。为末。先以汤洗疮,后用香油调涂。(《仁斋直指方》白蔹散)

治瘰疬生于颈腋,结肿寒热:白蔹、甘草、玄参、木香、赤芍药、川大黄各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以醋调为膏,贴于患上,干即易之。(《圣惠方》白蔹散)

治皮肤中热痱、瘰疬:白蔹、黄连各二两,生胡粉一两。上捣筛,容脂调和敷之。(《刘涓子鬼遗方》白蔹膏)

治扭挫伤:见肿消二个,食盐适量。捣烂外敷。(《全展选编·外科》)

治汤火灼烂:白蔹末敷之。(《备急方》)

治吐血、咯血不止:白蔹三两,阿胶二两(炙令燥)。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二镜匕,酒水共一盏,入生地黄汁二合,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如无地黄汁。入生地黄一分同煎亦得。(《圣济总录》白蔹汤)

白蔹的副作用

痈疽已溃者均不宜服。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也不宜服用。

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痈疽已溃者均不宜服。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也不宜服用。

《本草经集注》:代赭为使。反乌头。

《本草经疏》:痈疽已溃者不宜服。

《本经逢原》: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非其所宜。

白蔹的真假鉴别

白蔹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根,每年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及细须根,洗净后多纵切成两瓣、四瓣或斜片,晒干即可入药。《本草图经》曰:“白蔹,今江淮州郡及荆、襄、怀、孟、商、齐诸州皆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茎,叶如小桑,五月开花,七月结实,根如鸡鸭卵,三、五枚同窠,皮赤黑,肉白。”其性凉,味苦甘辛,具有清热、解毒、散结、生肌、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痈肿、疔疮、瘰疬、烫伤、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等症。市场上有以葫芦科植物茅瓜的干燥根冒充白蔹,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

白蔹的根呈长椭圆形,两头较尖,略弯曲,长约3~12厘米,直径约1~3厘米,外皮红棕色,有皱纹,易层层脱落,内面淡红褐色。纵切瓣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一凸起的棱线,斜切片呈卵圆形,中央略薄,周边较厚,微翘起或微弯曲;体轻,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呈粉性,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白色或淡红色,可见放射状裂隙;闻之气微,口尝味甜。

伪品茅瓜

其根呈纺锤形,亦切成纵片或斜片,表面灰黄色,有不规则的皱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常露出黄色维管束;闻之亦气微,但口尝味淡微苦。

从以上特征可辨别白蔹的真伪。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蔹的水浸剂对同心性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腹股沟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伪品茅瓜不具有此功效,且两者又不属同科植物,故不可代替白蔹入药而贻误治疗

白蔹图谱大全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