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
川楝子是什么
中药川楝子为楝科落叶乔木植物川楝的成熟果实。南方各地均产,以四川产者为佳。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用于捣碎,生用或麸炒用。
川楝子名金铃子,疝气腹痛用之喜。川楝苦寒有小毒,胸胁脘腹及胀痛。虫积肚疼头癣治,睾丸肿痛主药宜。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
苦,寒,有毒。
①《本经》:苦,寒。
②《别录》:有小毒。
③《珍珠囊》:酸,苦。
④《医林纂要》:核:苦辛;寒。
【归经】:
入肝、胃、小肠经。
①《珍珠囊》:入心。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小肠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手足太阴经。
④《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功效与作用】:
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主脘腹胁肋疼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头癣。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①《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②《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③《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④《纲目》:治诸疝、虫、痔。
⑤《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怡疝,去痼冷。
⑥《本革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行气止痛
①用于气郁胃痛,症见胃脘胀痛,痛连两胁,按之痛减,嗳气频作,或嘈杂吞酸,可与元胡同用,如川楝子散;也可与苏梗、川朴、木香同用。
②用于胸胁胀痛,多见于肋间神经痛,症见胁痛,以胀痛为主,痛无定处,胸闷不舒,善太息,可与柴胡、青皮等同用。
③用于疝气作痛,症见少腹前阴因寒气凝滞作痛,可与木香、小茴香、吴茱萸同用,如导气汤。
燥湿杀虫
①用于蛔虫引起的腹痛,可与其他杀虫药同用。
②用于阴痒因湿热下注者,多为滴虫病,症见带下黄浊,阴部潮湿阴痒,用此药内服及外用熏洗,皆能奏效。
③用于疥疮,单味煮水擦洗,或用谷草烤,一面烤,一面擦洗。
④用于头癣,以本品烤黄研末,与猪板油或凡士林配成油膏外涂。
川楝子的药理作用
驱虫作用
本品有驱蛔虫作用,有效成分为川楝素,它的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强,与山道年相比,作用缓慢而持久。低浓度(1:5000-9000)川楝素对整条猪蛔虫及其节段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运动的规律破坏,持续10-24小时。被认为川楝素是对蛔虫肌肉的直接作用。川楝素还能使虫体三磷酸腺苷的分解代谢加快,造成能量的供不应求而导致收缩性痉挛而疲劳,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出体外,因此临床上服用川楝素排虫时间较迟,约24-48小时,排出虫体多数尚能活动。
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
在大白鼠上记录膈神经放电和膈肌肌电,观察川楝素对呼吸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剂量川楝素(2mg/只,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引起的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它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延脑呼吸中枢部位直接给川楝素(0.01-0.15mg/只)的实验支持上述结论。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对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轻微的对抗作用。川楝素对清醒家兔皮层自发电活动未见明显的影响。
抗肉毒中毒的动物的作用
川楝素对致死量肉毒中毒的小鼠,攻毒后6小时内给药治疗,其存活率可达80%以上;对肉毒中毒猴子,攻毒后24小时治疗,可治愈半数以上;对C型肉毒中毒亦有保护作用;与抗毒血清合用,可明显降低抗毒血清用量。以楝素能在神经一肌肉接头处对抗肉毒的阻遏作用。
抗真菌
苦楝子醇浸液有较强的抑制真菌作用。
促进肠运动
川楝子有促进肠肌张力的作用,可引起痉挛性收缩而致腹痛腹泻,因而驱蛔时可不另用泻药。
【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乳腺炎
将苦楝子连皮和仁,捣碎晒干,炒微黄,研细末。每次以苦楝子末3钱,红糖2两,用黄酒或开水100~200毫升冲服,每日~2次,连服2~5次。共治43例,其中初诊时未化脓者34例,服药2~4次,均在3天内治愈。
治疗头癣
苦楝子烤黄研成细末,用熟猪油或凡士林调成50%油膏。先将患者头发剃光或剪短,用清水洗净疮痂,再以5~10%明矾水洗1遍,擦干,涂油膏(约厚2~3毫米),每日1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可愈。该方法共治发癣患者4000余人,有效率98%以上。
川楝子的宜忌配伍
(一)川楝子和合宜忌
茴香为之使。《本草纲目》曰:“茴香为之使。”
脾胃虚寒者忌服。
(二)川楝子配伍应用
配郁金,平肝止痛力增,可治肝郁气滞化火,胁痛,胃痛,腹痛,热厥暴痛之症。
配白蒺藜,疏肝和胃,用治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诸症。
配当归 , 一为行气,一为活血,气血并治,同入肝经,疏郁止痛,养血柔肝,善治肝、胆、胁肋疼痛诸症。
配青皮,二药都能疏肝利气止痛,然川楝子善行气止痛,青皮善破气消积。二者相配具有疏肝利气,散结止痛之功,可用于气滞湿停的少腹胀痛,疝气腹痛等证。
配延胡索,一偏行气,一偏活血,二药相伍,行气活血,散瘀止痛力增,常用治胸胁、胃脘、少腹气滞血瘀的疼痛。
配小茴香, 既可疏肝,又善温肝肾,散寒止痛,可治寒湿腹痛,寒疝等症。
川楝子的治病验方
(一)川楝子方剂制剂
舒肝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本品、白芍、姜黄、豆蔻、厚朴、枳壳、延胡索、沉香、砂仁、木香、陈皮、茯苓。为细末,炼蜜为丸,治肝气郁滞,两胁刺痛,饮食无味,消化不良,呕吐酸水,倒饱嘈杂,周身串痛。
金铃丸《普济本事方》:本品、炒茴香、炒马蔺花、菟丝子(酒浸)、海蛤粉、炒补骨脂、海带、木香、丁香。为细末,煮糊为丸,治膀胱肿硬,牵引作痛,小肠疝气,阴囊湿肿。
金铃散《正治焦绳·幼科》: 川楝子肉、炮三棱、莪术(醋煮)、青皮、陈皮、赤茯苓(去皮)、茴香、木香、炙甘草、槟榔、枳壳(面炒)、钩藤。为末。治疝气腹痛,治愈而复发者。
金铃散《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本品(与巴豆同炒焦黄,去巴豆)、茴香、木香。为末,水、酒各半煎,葱白汤调下。治膀胱气痛不可忍者。
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宣保命集》:本品、延胡索。为末。功能舒肝泻热,理气止痛。治肝气郁滞,气郁化火而致的胃脘胸胁疼痛,疝气疼痛,及妇女经行腹痛。
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北沙参、麦门冬、干地黄、当归、枸杞子、川楝子。水煎服。功能滋阴疏肝,治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于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及疝气瘕聚。
(二)川楝子的附方
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金铃子、延胡索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得。(《活法机要》金铃子散)
治膀胱疝气,闭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金铃子肉四十九枚(锉碎如豆大,不令研细,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不令碎,与金铃子肉同炒至金铃子深黄 色,不用巴豆),小茴香一两(炒)。上件除巴豆不用外,将二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杨氏家藏方》金铃子散)
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庙痛: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医方简义》导气汤)
治脏毒下血:苦楝子炒令黄。为末,蜜丸。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治肾消膏淋,病在下焦:苦楝子、小茴香等分。为末,每温酒服-钱。(《圣惠方》)
治小儿一切诸疳 川楝子、川芎等分。上为细末,以浆水煮猪胆取汁,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温水送下,日三四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五疳丸)
治耳有恶疮:楝子,捣,以绵裹塞耳内。(《圣惠方》)
治肋间神经痛 川楝子9g,橘络6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治妊娠心气痛 川楝子、小茴香(炒)各三钱,艾叶末(盐炒)钱半。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卫生宝鉴》火龙散)
治小儿诸虫,定疼痛 楝实(大者)二两,白芜荑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一盏,煎取四分,去滓,放冷,临发时服。(《圣济总录》抵圣汤)
治小儿蛔虫动作 以楝实一枚,煮浓汁,内孔中。亦治蟯虫。(《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治阴道滴虫 川楝子、苦参、蛇床子各等分。研细末。棉包纳入阴道中。(《万县中草药》)
治阳明胃经实火上攻,血从牙缝流出 用楝树果二个,连肉、核捣烂,丝绵包裹。先用温汤漱净瘀血,塞于牙缝内,其血自止。(《外科正宗》楝果裘)
治冻疮 川楝子120g。水煎后乘热熏患处,再将药水泡洗。(《湖北中草药志》)
茴香汤 茴香500克,川楝子250克,陈皮250克,甘草250克,食盐200克。将茴香、川楝子、陈皮、甘草和食盐研磨成细粉,拌匀,盛于瓷罐中贮存。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5~10克,白开水冲服。功效:暖肝散寒,行气止痛。主治肝经寒凝气滞所引起的疝气疼痛等症。
川楝子的副作用
川楝子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干燥成熟果实,是中药疏肝理气的代表性药物,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脘胀满、胁肋疼痛等不适症状。但是该药的安全性并非完全可靠,川楝子已成为中药引发肝损伤常见的药物之一。我国《药典》及中药学著作等均有记录,称川楝“有小毒”。川楝子杀虫功效不错,曾被用来治疗蛔虫等肠道寄生虫病,后发现有毒,尤其是肝脏毒性作用较大,现在已经很少用于驱虫治疗。而作为疏肝理气的主打药物依然广泛用于心腹疼痛等病症。
我们在使用川楝子时一定要注意:
(1)适量服用,根据《药典》所明确要求,该药的汤剂每日口服剂量为3~10克;
(2)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引起肝脏蓄积毒性;
(3)小儿慎用,肝、肾病患者禁用;
(4)川楝子忌用铁器煮、炒,因为该药所含鞣质可与铁生成鞣酸铁而降低药性。不少中成药中也含有川楝子,需要引起注意:疗程要短,剂量要适中。
治疗胃痛是一误区
由于古代病症的描述比较宏观,胆痛与胃痛的部位都是在上腹部和剑突下,在中医属胃脘部位,后来就有人就将上腹部和剑突下的疼痛理解为胃脘痛,川楝子就被理解为治疗胃病的常用药了。川楝子有胃毒性,长期使用能损害胃黏膜,加重炎症和溃疡。临床早已发现,川楝子能加重胃痛和恶心的症状。由于中医是复方治疗,有时不易分清是什么药引起的,因而没有引起重视。
治疗肝炎更是一个误区
清代名医魏玉璜的著名方剂一贯煎,是用五六味养阴药,加入一两味不香燥伤阴的理气药组成的,《柳州医案》中的大部分医案都是如此。魏玉璜本人并没有为该方定出方名,是后人认为其医案处方一以贯之,因此定名为一贯煎。魏玉璜养胃阴、养肝阴的治疗大法对中医是一大贡献。
《柳州医案》中不香燥伤阴的理气药,除川楝子外,还有延胡索、白芍、枳壳等。
不太香燥伤阴的理气药还有很多,如郁金、佛手、青皮、陈皮、枳实、八月札、大腹皮等,都可挑选使用。
川楝子有肝毒性,有肝损害。现临床治疗阴虚型慢性胃病和慢性肝病一贯煎和川楝子是常用的方药。尤其是对于慢性肝炎湿热较重的病人,川楝子通了大便,病人会感到腹胀和肝痛有所减轻,能取一时之效。
由于是复方治疗,在许多降酶药中,加入一味川楝子,对于肝炎不重的病人,只不过是延缓了转氨酶的下降的过程,影响疗程;如果长期使用,还会加重肝脏损害,影响转氨酶和胆红素的下降。尤其对那些顽固的慢性乙型肝炎、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病人,川楝子会加重肝脏的损害,决不可以随意使用。
脂肪肝现在已经是非常常见的疾病了,该病也有转氨酶升高。用川楝子通了大便,也会感到症状减轻,但如果长期使用,会影响转氨酶的下降。
川楝子治疗慢性胃病和慢性肝病是一使用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