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豆豉

豆豉

【图片】豆鼓的功效与作用|豆鼓的做法|豆鼓的配伍应用【豆豉】专题豆豉为您推荐豆鼓是什么|豆鼓的功效与作用|豆鼓的配伍应用|豆鼓的附方|豆鼓的加工炮制|豆鼓的副作用|豆鼓的做法等,豆鼓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的功效。主治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等症状!

豆鼓是什么

豆豉是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古代称豆豉为“幽菽”,也叫“嗜”。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饮食》一书中,誉豆豉为“五味调和,需之而成”。公元2至5世纪的《食经》一书中还有“作豉法”的记载。古人不但把豆豉用于调味,而且用于入药,对它极为看重。

豆豉以大豆(多是黄豆)为原料,通过发酵而成,一般按口味将其分为淡豆豉和咸豆豉。虽然同为豆豉,但两种豆豉的作用却大不相同。

淡豆豉主要用于配药,较少用于日常食用,有退热作用的药物就是指淡豆豉。至于咸豆豉,则主要是食用。

【别名】黄豆、白豆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50—150cm。茎多分枝密生黄褐色长硬毛。三出复叶,叶柄长达20cm,密生黄色长硬毛;小叶卵形、广卵形或狭卵形,两侧的小叶通常为狭卵形,长5—15cm,宽3—8.5cm;旗瓣倒卵形,翼瓣长椭圆形,龙骨瓣斜倒卵形。荚 果带状矩形,黄绿色或黄褐色,密生长硬毛,长5—7cm,宽约1cm。种子2—4粒,卵圆形或近球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状】加工后的种子呈椭圆形,略扁,长0.6—1cm,直径0.5—0.7cm。表面黑色,皱缩不平。质柔软,断面棕黑色。气香,味微甘。

【化学成份】种子含蛋白质、脂肪、胆碱、黄嘌呤(xanthine)、次黄嘌呤(hypoxanthine)、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天冬酰胺、甘氨酸、笨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豆鼓的功效与作用

(一)功能主治

解表,除烦,宣郁,解毒。治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

《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

《药性论》:“治时疾热病发汗;熬末,能止盗汗,除烦;生捣为丸服,治寒热风,胸中生疮;煮服,治血痢腹痛。”

《日华子本草》:“治中毒药,疟疾,骨蒸;并治犬咬。”

《珍珠囊》:“去心中懊憹,伤寒头痛,烦躁。”

《纲目》:“下气,调中。治伤寒温毒发癍,呕逆。”

《本经逢原》:“以水浸绞汁,治误食鸟兽肝中毒。”

《会约医镜》:“安胎孕。”

发汗解表:淡豆豉辛散苦泄性寒,入肺经,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郁热,发汗之力颇为平稳,有发汗不伤阴之说。《名医别录》曰:“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常用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

宣郁除烦:淡豆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肺胃之郁热。《珍珠囊》曰:“去心中懊侬,伤寒头痛,烦燥。” 故有宣郁除烦之功效。如张仲景《伤寒论》栀子豉汤,选用本品,治发热,虚烦不得眠,胸闷不舒,或心中懊侬,舌红苔黄脉稍数。此乃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所致。用淡豆豉,清宣郁火,则气机自然通畅,其症自会迎刃而解。

和胃消食:淡豆豉辛开苦降,寒能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若症见脘腹饱胀,暖气酸腐,不能食,大便不调,甚至黄疸,痞块,膨胀,脉滑而紧盛。此乃气机不利,食滞不消所致。可选用本,宣郁利气,和胃消食。使气机得通,饮食得消,则诸证自除。

清热止痢:本品性寒能清热。《药性论》载:“治血痢腹痛”。而《范汪方》豉薤汤,则用本晶治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故本品有清热止痢之功效。若症见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腹痛,里急后重,下粘液及脓血样大便。此乃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可用本品清热止痢。

豆鼓的药理作用

安胎。

《会约医镜》曰:淡豆豉“安胎孕。”本品性寒味甘,寒能清热,甘寒则益阴。对于素体阳盛,或七情郁结化热,或外感邪热,或阴虚生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以致胎动不安,症见妊娠期下血,色鲜红,或腰腹坠胀作痛,心烦不安,手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可选用本品,滋阴清热,凉血安胎。

解毒。

豆豉味甘,甘能解毒。《名医别录》曰: “主瘴气恶毒。”《日华子本草》曰:“治中毒药”。《本经逢原》则曰:“治误食鸟兽肝中毒。”故本品有解毒之功。可用治山岚瘴气恶毒,食物中毒,丹毒,及上疮痛烂等证。如姚和众选用本品“治小儿丹毒破作疮,黄水出。” 《药性论》则用本品,“治上疮痛烂。”

预防血栓。

据科学研究分析,豆豉还含有一些细菌,这些细菌能产生大量能溶解血栓的尿激酶和B族维生素。导致老年性痴呆的主因是由于脑血管血栓的形成,吃豆豉能有效地预防脑血栓的形成,从而起到强壮血管、保持充足的脑血流量,预防老年性痴呆的作用。因此老人不妨多吃些豆豉。

但应该注意的是,豆豉再好,老人也不能多吃,每日不超50克为宜,以免摄入盐分过多,从而增加患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增进食欲。

豆豉还以其特有的香气使人增加食欲,促进吸收。我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大量生产豆豉供应志愿军食用。

鉴别应用。

淡豆豉,大豆卷,清水豆卷,三者均能解表;但淡豆豉用于风热在气分之发热,大豆卷用于风寒在肌表之发热,清水豆卷用于湿热所蕴结之发热。

豆鼓的配伍应用

葱白:二药相合,乃《肘后》名方葱豉汤,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清涕,无汗而喘者,有辛温解表,通阳发汗之功:《肘后方》目:“伤寒”…初觉头痛,身热,脉洪,起一二日,便作此加减葱豉汤,葱白一虎口,豉一升,绵裹,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取汗。若不汗更作,加葛根三两,…不汗更作,加麻黄三两,去节。诸名医皆用此,更有加减法甚多。”

麦冬:滋阴解表,治病后阴虚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吐血、便血、咳血、衄血之后,复感风寒,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此等证外邪在表丽无汗者,当发汗解表。然而汗血同源,《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之戒。《伤寒论》亦有“亡血忌汗”与 “迟中(脉)迟者,不可发汗”的禁例。病者血虚阴虚,又有表证,不汗则邪终不解。汗之又恐无汗或汗出而重伤阴血。变生他证,所以用麦冬养阴以滋汗源。豆豉发表以解外邪。二者配合,标本兼顾,方可汗出而表解,庶免“虚虚。实实”之弊。

栀子:《赤水玄珠》:“得山栀,治懊侬。”乃热病后期,邪郁胸膈,躁扰不宁,心烦不得眠,身热,舌红,苔微黄。栀子苦寒,清心除烦,清泄胃热;豆豉升散宣泄郁热,从胸中外达,二药相须,一清一透,具有清热除烦之效。《伤寒论》名方栀子豉汤,即此二味,治“心中懊侬,虚烦不得眠者”《本经疏证》曰:“烦者阳盛,躁者阴逆,阳盛而不得下交,阴逆而不能上济,是以神不安于内,形不安于外。……治之不以他药,止以豆豉,栀子成汤,以梔子能泄热下行,即可知豆豉能散阴上逆矣。”《本草求真》亦曰:“邪在上而见烦躁头痛胸闷,懊侬不眠,发斑呕逆者,合于栀子,则能引邪上吐,不致陷入而成内结之症也。”

配杏仁:《得配本草》曰:“佐杏仁,开膈气。”杏仁苦降,豆豉升散,二药相合,一升一降,开利膈气,凡因膝气郁滞,症见胸中窒滞,暖气呃逆不休者,投之立效。

薤白:温阳健脾,止大便下血。脾主统血,气能摄血。若脾阴不足,脾气亦虚,失去统摄之权,血从下溢而便血。伴见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自,脉沉细无力。治当温阳止血,薤白温阳,豆豉健脾,二药相合,使中阳复而脾运健,气能摄血,便血自止,故《本草经解》曰:“同薤白,治血利。”

[方剂制剂

栀子豉汤(《伤寒论》)。栀子+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煎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

香苏葱豉汤(《通俗伤寒论》)。制香附钱半至二钱,新会皮钱半至二钱,鲜葱白二至三枚,紫苏钱半至三钱,清炙草六分至八分,淡香豉三钱至四钱。主治妇人伤寒。

银翘散(《温病条辨》)。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荆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共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之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主治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葱豉桔梗(《通俗伤寒论》)。鲜葱白三枚至五枚,苦桔梗一钱至钱半,焦山栀二钱至三钱,淡豆豉三钱至五钱,苏薄荷一钱至钱半,青连翘钱半至二钱,生甘草六分至八分,鲜淡竹叶三十片。水煎服。主治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葱豉汤(《肘后方》)。葱白一握,豉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取汁。不汗复更作,加葛根2两,升麻三两,水五升,煎取二升,分再服,必得汗,若不汗,再加麻黄二两。主治: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

活人葱豉汤(《类证活人书》)。豆豉二大合,葱白十五茎,麻黄四分去节,于葛八分,以水二升,先煮麻黄六七沸,掠去白沫,干葛煎二十余沸,下豉煎取八大合,去滓,分二次温服。如人行五六里,服冷良久,煮葱豉汤粥热吃,即取汗。主治伤寒一,二日。头项背痛,恶寒脉紧无汗者。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葱白一升,干葛切,六合,新豉一合,生姜切,二合生麦门冬去心六合,干地黄六合,劳水八升,以杓杨一千遍。上药用劳水煎之三分减二,去滓,分温之服。相去行八九里,如觉欲汗,渐渐复之,忌芜荑。主治:病后阴血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失血(吐血、便血、咳血、衄血)之后,复感冒风寒,头痛身热,微寒无汗。

加减藏蕤汤(《通俗伤寒论》)。生葳蕤二钱至三钱,生葱白二枚至三钱,桔梗一钱至钱半,东白薇五分至一钱,淡豆豉三钱至四钱,苏薄荷一钱至钱半,炙草五分,红枣二枚。主治头痛身热,微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舌赤脉数,咳嗽心烦,口渴,咽干等症。

治温毒发斑,大疫难救方(《补缺肘后方》)。黑膏生地黄半斤(切碎)好豉一升,猪脂二斤。合煎五六沸,令至三分减一,绞去滓,未雄黄,麝香如大豆者纳中,搅和,尽服之,毒从皮中出。

豉薤汤(《范汪方》)。豉一升,薤白一把(寸切)。上二物,以水三升,煮令薤熟,去滓,分为再服,不瘥复作。治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

紫金丹(《本事方》)。信砒一钱半(研飞如粉),豆豉(好者)一两半(水略润少时,以纸渑干,研成膏)。上用膏子和砒周杵极匀,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儿量大小与之,并用极冷腊茶清临卧吞下,以知为度。治多年肺气喘急,咳嗽,晨夕不得眠。

豆鼓的附方

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煎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论》栀子豉汤)

治温毒发斑,大疫难救:黑膏生地黄半斤(切碎),好豉一升,猪脂二斤。合煎五六沸,令至三分减一,绞去滓,末雄黄、麝香如大豆者纳中,搅和,尽服之,毒从皮中出。(《补缺肘后方》)

治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豉一升,薤白一把(寸切)。上二物,以水三升,煮令薤熟,去滓,分为再服,不瘥复作。(《范汪方》鼓薤汤)

治多年肺气喘急,呴嗽,晨夕不得眠:信砒一钱半(研飞如粉),豆豉(好者)一两半(水略润少时,以纸浥干,研成膏)。上用膏子和砒同杵极匀,丸如麻子太,每服十五丸,小儿量大小与之,并用极冷腊茶清临卧吞下,以知为度。(《本事方》紫金丹)

治断奶乳胀:豆豉半斤,水煎,服一小碗,余下洗乳房。(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治小儿丹毒破作疮,黄水出:焦炒豉,令烟绝为末,油调敷之。(姚和众)

治阴茎上疮痛烂:豉一分,蚯蚓湿泥二分,水研和涂上,干易,禁热食韭菜、蒜。(《药性论》)

在我国民间常用豆豉滋补、治病的方法有:

感冒:豆豉2克,清洗干净,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成浓汤,服用。有头痛者加白芷3克同煎,服用;欲发汗可用葱末粥,加入盐豆豉食之,取汗。

食肉中毒:豆豉24克,杏仁15克。清洗干净,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成浓汤,服用。

断乳后乳房胀痛:豆豉60克,加油与米饭同炒吃。

小儿丹毒、生痘出水:豆豉适量,炒烟尽,研为末,油调服之。

中风不语:煮豉汁适量,加入酒服之。

血痢不止:淡豆豉大蒜等份,研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30丸。

伤寒吐下后,心中烦闷:豆豉9克,山栀子14个,清洗干净,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成浓汤,每服半杯,得吐即愈。

豆鼓的加工炮制

豆豉

①取桑叶青蒿各70—100克,加水煎煮,滤过,煎液拌入净大豆l00克中,俟吸尽后,蒸透,取出,稍晾,再置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闷使发酵至黄衣上遍时,取出,除去药渣,洗净,容器内再闷15—20 天,至充分发酵,香气溢出时,取出,略蒸,于燥,即得 (《药典85》)。

②取大豆,洗净,泡至皱皮(浮水面者,弃去不用),取出,晾干,蒸至圆气,至甑壁滴汽水为度,趁热倒入密闭的桶或缸内,用浸湿的麻布数层密盖,促其内部生热发酵完全,以香气外溢,起涎为度,及时取出,曝晒干透 (四川)

③取黑豆拣净杂质,用水泡制约8—12小时,使外皮刚刚伸展,水分透心为度(不宜久泡),然后捞出,入甑内用武火蒸约4小时,将预备好的辅料;每l00公斤干豆,用面粉6公斤、甘松山奈白芷碾粉各l公斤,麻黄碾粉2公斤。取出趁热均匀拌入辅料,装入垫有谷草或布的竹箩内盖严,放于屋角发酵;冬季约4天,夏季约2 天,发酵至汗水发白霉,有香气时取出,晒干(云南)。

④取青蒿置锅内加水煎汤,过滤,取药汤与洗净的黑豆共煮,待汤吸尽后,取出,稍凉,置容器内,先撤入l 层黑豆,辅1层青蒿,如此反复,上面覆盖,使闷至发酵生衣时,取出,晒干。每黑大豆l00公斤,用青蒿30公斤(贵州)。

⑤取麻黄,苏叶置锅内,加水煎,过滤去渣,倒入净黑豆同煮,煮至黑豆熟,药汁尽为度,取出略晾,再置容器内,盖上煎过的麻黄,苏叶渣,闷至发酵生黄衣为度,取出,除去麻黄,苏叶渣,晒干。每黑豆l公斤,用麻黄,苏叶各32克(河南)。

⑥取黑豆,放入青蒿水中浸透,取出,蒸熟,置适宜容器中,上盖青蒿等的药渣,放温暖处使其生霉,至全部生有黄衣(霉),取出,晒干或烘干后,微炒。每黑豆10 公斤,用青蒿、桑叶、苏叶各1公斤,麻黄120克。

附注:青蒿水的制法:取青蒿、桑叶、苏叶及麻黄,加水适量,煮沸1小时,过滤,药液,药渣分置(湖北)。

⑦取清瘟解毒汤,置锅内用文火加水煎熬两次,去渣过滤取汤,与净黑豆同放入锅内煮沸,不断翻动,至汤吸尽,黑豆膨胀时取出,再取青蒿与黑豆拌匀,装容器内盖严,置适当的温度下,待全部发酵后,取出晒干,簸去青蒿,入库即得;每黑豆l00公斤,用清瘟解毒汤1剂煎汤 30一40公斤,青蒿15公斤。

附注:清瘟解毒汤方:白芷90克,元参l80克,柴胡90克,连翘l80克,桔梗l20克,川芎90克,黄芩l20 克,羌活l20克,赤芍l20克,花粉l20克,葛根90克,甘草90克,竹叶60克,生姜l20克。以上l4味共煎汤 (北京)。

⑧将黑大豆拣去杂质,淘净,用下列药汁与豆拌匀,使药汁吸尽,置蒸笼内蒸熟,取出,摊晾后再焖,使之发酵至黄衣上遍后,取出。干燥,清炒至微焦。每净黑大豆 100公斤,用鲜辣蓼、鲜青蒿、鲜佩兰、鲜苏叶、鲜藿香、鲜荷叶各2公斤,打汁;再用净麻黄2公斤,煎汁和匀 (上海)。

⑨取黑豆加水泡6—8小时,至膨胀时,捞出加水煮至熟透后,装入木箱内,再加诸药末拌匀,盖紧闷3—7 天至有粘丝状时,晒干即可。每黑豆500克,用鲜青蒿,苏叶,麻黄各30克(《集成》)。

⑩取黑豆加水泡12小时,至外皮发皱时,捞出蒸4 小时,趁热与诸药末拌匀,闷5—7天,晒干。每黑豆100 公斤,用酒曲、麻黄、甘松、山奈各l公斤(《集成》)。

(11)取豆加水浸l夜,蒸半天至熟透,晾至8成干;将诸药煎去渣,加豆,至药汁吸干后闷7天,晒干,抖净霉丝,再蒸拌,反复7次,晒干。每黑豆l00公斤,用鲜桑叶、鲜竹叶、鲜荷叶、鲜枇杷叶、鲜苏叶名l公斤 (《集成》)。

(12)取黑豆加水浸1天,蒸3—4小时,待冷装罐。l层黑豆,1层桑叶盖紧,发酵7天,如此反复7次后,晒干。每黑豆1公斤,用鲜桑叶适量(山西)。

炒制取淡豆豉置铁锅或120度热锅中,用微火炒香或炒至微焦为度(《集成》)。

现代研究按《外台秘要》和《本草纲目》论载法,用黑豆经蒸制发酵所得的豆豉属苦寒;用黑大豆加苏叶,麻黄所得的豆豉属温(承博渊:中医杂志,(1):28, 1962)。

豆鼓的做法及禁忌

豆豉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6—12克,煎汤;或入丸剂。外用:捣敷或炒焦研来调敷。

宜忌配伍

得醢良(《药性论》)。

无热者不用。《本草经疏》曰:“凡伤寒传入阴经与夫直中三阴者,皆不宜用。”

豆豉的做法

豆豉具有醇香、味美、可口的特点,是许多人爱吃的豆制食品之一,也是最常用的餐菜佐料之一。它不仅能烹调蔬菜、红烧鱼肉等,也能单独炒食或蒸食,还可以用开水泡出汁液替代酱油。

(一)烹饪方法

拌上香油等作料做小菜。

豆豉炒菜,香味十足。

蒸豆豉,特别鲜。比如“豆豉蒸扇贝”:扇贝洗净、腌好后,将豆豉和蒜蓉涂抹在扇贝上,蒸5—7分钟即可。

调制成豉汁。将豆豉、酱油等调料下锅烹制,最后放入水和淀粉勾芡,就成了风味独特的豉汁酱了。

(二)美味营养食谱

豆豉带鱼

材料:

带鱼500克,鸡蛋2个,香辣豆豉30克,葱适量,姜适量,蒜、料酒、生抽、香醋、盐、白糖、鸡精、香油、干淀粉各适量,花椒5克,大料5克。

做法:

(1)冻带鱼化冻,去头尾内脏洗净,改刀5厘米段待用。

(2)葱姜蒜改刀,各种配料待用。

(3)四川豆豉辣酱30克。

(4)起锅放500克花生油,带鱼段先粘干淀粉再裹上蛋液,油烧至7成热下锅炸至金黄色捞出待用。

(5)锅中留底油按顺序放花椒粒,大料,姜片,豆豉,蒜片,葱段,炒出香味,烹料酒,生抽,白糖,香醋,盐少许,因豆豉咸,加入开水500克,放入带鱼,小火20分钟大火收汤,放少许鸡精淋香油,出锅,撒上香葱沫或香菜装盘即可。

豆豉鸡

材料:

鸡1只,豆豉两汤匙,葱10棵,盐少量,糖少量,酱油少量,米酒少量,姜5片。

做法:

(1)先将鸡斩件,切小件,备用。

(2)把姜、蒜、葱切好,豆豉用清水洗好备用。

(3)烧热炒锅,锅热下适量油爆炒姜、蒜后再落豆豉抄一回后上碟备用。

(4)下少量油,锅热下鸡块抄至鸡呈金黄色下适量盐和糖,中火煮一会再下原本抄过的姜、蒜、豆豉一起拌匀快炒,下锅盖煮两分中再下少量生抽,和白米酒。

(5)中小火煮至你认为熟及适合自己味道后加葱段关火炒两下即可上碟。

豆豉鲫鱼

材料:

鲫鱼一条,豆豉酱适量,葱姜少许,生抽适量,盐少许,醋少许,料酒少许,糖适量。

做法:

(1)把鱼洗净,划上几个刀口,用盐、料酒、葱姜腌上一会。

(2)鱼身稍微擦干,之后拍上一些淀粉。

(3)下油锅煸至两面焦黄。

(4)鱼捞上来,把葱姜爆香,加入豆豉酱继续爆香。

(5)鱼先下油锅,在一个小碗里加入一半清水、两勺生抽、一小勺醋、一勺半糖、一小勺盐(根据豆豉酱的咸度调整)、一小勺料酒,加入锅中,再将鱼子鱼泡加入。

(6)稍微煮一会,大火收汁,完工。

豆豉鸡翅

材料:

鸡翅膀10个,葱适量,姜适量,蒜适量,酱油少许,白糖少量,盐少许,干辣椒少许,豆豉适量,花椒少许。

做法:

(1)鸡翅膀洗干净,扔清水里泡上半个小时,去除部分的血水,捞出控干。葱姜蒜切碎,干辣椒切短备用。

(2)锅内加油,放入干辣椒和花椒爆香后捞出扔掉,再放入葱姜蒜末煸香。然后放入鸡翅膀,把鸡翅铺开在锅底,用中小火将鸡翅煎至两面有点焦黄。

(3)加水没过鸡翅膀,随后烹入盐、白糖、酱油,大火烧开,改小火焖。水要一次加够,调好了味道,盖上盖子,用小火慢慢的焖。

(4)当汤汁收干至一半时把豆豉加入,继续焖至汤汁完全收干,出锅。

豆豉虾

材料:

新鲜大虾500克,西兰花1棵,黄色彩椒半个,大蒜3瓣,姜3片,干豆豉30克,青葱1根,黄酒4汤匙(60ml),盐1/2茶匙(3克),植物油1茶匙(5ml),黄酒1汤匙(15ml),生抽1汤匙(15ml),清水2汤匙(30ml),糖1/2茶匙(3克),盐1/2茶匙(3克)。

做法:

(1)先用剪刀剪去虾须,和位于虾头上方的虾枪(以免吃的时候扎手),再剪去虾“嘴”。用剪刀从虾头至虾尾的方向剪开虾皮,用刀沿着虾背将虾肉片开,最后用牙签将虾背中的虾线剔除。

(2)干豆豉放入碗中,倒入黄酒浸泡15分钟,把豆豉泡软后,倒掉黄酒,用清水把豆豉冲洗一下沥干后备用。

(3)把西兰花掰成一口大小的瓣,西兰花的根,用刀削去外层厚皮,改刀切成条。锅中倒入清水煮开后,放入盐和植物油,放入洗净的西兰花焯烫1分钟后捞出沥干水分。

(4)铁锅中倒入一点点,中火加热,待油4成热时,放入豆豉煸炒出香味,然后到葱姜碎炒香,马上倒入虾翻炒。

(5)将黄酒,生抽,清水和糖倒在容器里搅匀,然后淋入锅中,翻炒匀,盖上锅盖。用中火焖3分钟。

(6)打开锅盖后,放入西兰花和黄椒片,和盐搅拌均匀即可关火,撒上切碎的香葱碎。

豆豉图谱大全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