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甘草

甘草

【图片】甘草是什么|甘草的功效与作|甘草的临床应用|甘草的选方|甘草的食疗方法|甘草的鉴别|甘草图片【甘草】专题甘草为您介绍甘草是什么|甘草的功效与作|甘草的临床应用|甘草的选方|甘草的食疗方法|甘草的鉴别|甘草图片等,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它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症状,有补脾益气,健脾胃之功效。

甘草是什么

甘草的简介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光果甘草或胀果甘草的根及根茎。甘草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及河岸沙土地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光果甘草生于荒漠或带盐碱草原、撂荒地,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胀果甘草生于盐渍化土壤处,分布于新疆、甘肃等地。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茎基、枝叉、须根,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一小捆,再晒全干。栽培品于种后3至4年秋季采挖。

甘草的选购

以皮紧密,色红棕,质坚实、断面色黄白,粉性足为佳。气微,味甜而特殊。 发霉变质等不宜选购。

1.甘草根呈长圆柱形,长25至100厘米,直径0.6至3.5厘米,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外皮松紧不一,具明显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有裂隙,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纹明显,有放射状纹理。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其去皮者,表面淡黄色,为粉甘草。

2.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表面灰棕色;断面纤维笥性,裂隙较少。

3.胀果甘草根及根茎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劣,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差,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味甜或带苦。

甘草的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作用】

1. 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 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 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 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 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甘草的临床应用

1、治疗肺结核:生甘草18g,煎至150ml,分3次口服,每日1剂,配合抗痨药,治疗55例,疗效满意者23例,进步32例,无一例恶化。〔《江西医药》1965;(1):562〕

2、防治疟疾:甘草、甘遂各等份,研细混合,用时取0.5~1.0g,用棉花包裹成环状,放置脐窝中,外用胶布固定,四周贴紧,每次贴药1~2天,若在发作前3小时贴药,当天即可控制发作。间日疟效果更好,恶性疟次之。治疗46例,均贴药1次即控制发作。〔《新中医》1982;(7):22〕

3、治疗低血压:甘草、五味子各6~12g,茯苓15g,每日1剂,分2次煎服或泡茶饮,治疗42例,一般服药3~10剂,症状即可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开封医药》1988;(2):42〕

4、治疗心律不齐:

a.红花苦参炙甘草按1:1:1.6的比例制成浸膏片,每片重0.5g,每次3片,每日3次,4周为1疗程。治疗45例,显效15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浙江中医杂志》1983;(1):29〕

b.生甘草、炙甘草、泽泻各30g,水煎早晚2次分服,每日1剂,有不定时烦躁、自汗、失眠、自觉寒热无常者,先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再服本方。治疗室性早搏23例,均获良效。少则3剂,多则不超过12剂,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3;(2):24〕

5、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口服甘草煎剂,其中14例每天用量12g,8例每天用量20g,水煎早晚分服。停药复发者再用本药,结果显效8例,良效8例,进步2例,无效4例。有效病例于服药3~4天出血停止,5~14天皮肤原有淤点淤斑消散吸收。血小板上升至10.6±1.4万/mm3,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有4例体重略有增加,未见浮肿,4例血压轻度升高,停药后即恢复原状。〔《浙江中医杂志》1988;(2):78〕

b.甘草25~30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治疗8例,显效3例,有效4例,进步1例。〔《中华内科杂志》1981;(11):204〕

6、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生甘草,每日30g,水煎分2次服,20天为1疗程。同时以硫糖铝粉加5%淀粉糊或适量阿拉伯胶,制成20%乳胶剂,于睡前排便后保留灌肠,每次40ml,每日1次,治疗本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陕西中医》1980;(6):17〕

7、治疗尿崩症:甘草粉,每次5g,日服4次,试治两例病史已4~9年的尿崩症收到一定效果。〔《中华内科杂志》1959;(12):1169〕

8、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阳痿:生甘草研粗末,按每包20g分装,每日20~40g,开水泡饮,10天为1疗程,一般用药1~3疗程。配合提肛运动(将臀部及大腿夹紧,深吸气的同时肛门向上提收,屏气,再呼气,全身放松),每日练2~3次,每次20~30下。治疗22例,治愈9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江西中医药》1989;20(6):15〕

9、治疗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甘草30g,板蓝根30g,蒲公英15g,连翘15g,黄连5~10g,小于5岁者甘草用20g,水煎服,治疗53例,用药2周后,死亡率为5.7%,而对照组的死亡率则为26.5%。〔《江苏医药》1983;9(10):4〕

10、治疗手足癣:甘草若干,切成1cm小段,以90%的乙醇为溶剂,制成30%浓度的甘草酊。将脚洗净后用棉球在患处充分涂擦,每日2次。治疗52例,痊愈27例,有效22例,无效3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3(3):183〕

11、治疗皮肤皲裂:甘草50g,放入75%乙醇中200ml中浸泡24小时后去药渣,再加甘油200ml备用。用时先将患处洗净,再涂本药。治疗100例,在随访的50例中,两年内未复发者36例,一年内未复发者11例,无效3例。〔《新医学》1974;(1):45〕

12、治疗手部脱屑发痒症:生甘草、白蒺藜各100g,浸于75%乙醇300ml内7天,过滤备用。外用:每日2~3次,一般3~7天即愈。治疗40例,治愈39例,半年后随访30例,仅1例复发。〔《湖南医药杂志》1982;(11):10〕

13、治疗冻伤:甘草、芫花各9g,加水2000ml,煎后浴洗冻伤部位,每日3次,治疗76例,用药1~3剂后,痊愈58例。〔《中华外科杂志》1959;(10):1029〕

14、治疗食物中毒:

a.生甘草9~15g,水煎,2小时内分3~4次服。有发热者,加黄连粉1g冲服;重症者甘草用至30g,浓煎成300ml,每隔3~4小时由胃管注入100ml(相当于生药10g);并酌情洗胃、补液等。治疗误食乌梅蛋白中毒者53人,食山荔枝中毒者197人,食不洁烤鸭中毒者204人,疗效均满意。〔《新中医》1985;(2):25〕

b.甘草94g,加水600ml,煎两次,得药液200ml,待温,先服100ml,半小时后再徐徐服下另100ml。药渣再加水500ml,煎至200ml,一次服。若首服后恶心呕吐,吐后再服余下的100ml,1小时后再服第二次煎液。治疗食毒蕈中毒者22例,除2例因中毒时间长而同时输液外,均单服浓甘草汤而愈。〔《新中医》1978;(1):36〕

15、防治产后脑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生甘草15~30g,人参6g,畏寒甚者加附子10g(先煎),文火煎3次,每日1剂,2~6个月为1疗程,若出现血压偏高、水肿等不良反应,甘草即减为半量,或再加茯苓、杜仲、五味子各10g,并酌情给予少量输血等。治疗9例,痊愈3例,基本痊愈5例。又对5例分娩大失血合并休克者,于分娩后立即给生甘草10~15g,人参3~6g,大枣10枚,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对预防脑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效果显著,无1例发生本病。〔《中华医学杂志》1975;(10):718〕

16、治疗婴幼儿便秘:生甘草2~3g,加10~15ml沸水泡服,每日1次,一般服7~15日即可,治疗5例,均获良效。〔《湖北中医杂志》1984;(6):11〕

17、治疗慢性咽炎:生甘草10g,开水浸泡代茶饮,禁食鱼、辣、糖等物,轻者服1~2个月,重者服3~5个月。治疗38例,痊愈34例,好转4例。〔《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3;(1):20〕!

甘草的选方

①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局方》四君子汤)

②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上药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金匮要略》甘草干姜汤)

③治热嗽:甘草二两,猪胆汁浸五宿,漉出炙香,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食后薄荷汤下十五丸。(《圣济总录》凉膈丸)

④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斤,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炙甘草汤,一名复脉汤)

⑤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差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温分再服。(《伤寒论》桔梗汤)

⑥治失眠、烦热、心悸:甘草一钱,石菖蒲五分至一钱。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内服。(江西赣州《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⑦治疟疾:甘草二份,甘遂一份。共研细末,于发作前二小时取用一分放肚脐上,以胶布或小膏药贴之。(徐州市《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⑧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㈠瓦楞子五两(煅研细末),甘草一两(研细末)。混匀,每服2钱,每日3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甘楞散)㈡甘草粉1.0克,鸡蛋壳粉1.5克,曼陀罗叶粉0.05克。混匀,饭前或痛时服,每服3克,日服三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甘壳散)

⑨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⑩治痘疮烦渴:粉甘草(炙)、栝楼根等分。水煎服之。(《仁斋直指方》)

⑾治婴儿目涩,月内目闭不开,或肿,羞明,甚至出血者,名慢肝风:甘草一截,以猪胆汁炙,为末,每用米泔调和少许灌之。(《幼幼新书》)

⑿治汤火灼疮:甘草煎蜜涂。(《怪证奇方》)

⒀治阴下湿痒:甘草一尺,并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渍洗之,日三、五度。(《养生必用方》)

⒁治农药(1059、1605、4049等有机磷制剂)中毒:甘草四两,滑石粉五钱。用时将甘草煎汤,冷后冲滑石粉顿服。一日连服三次。(徐州市《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⒂治饮馔中毒,中砒毒:甘草伴黑豆煮汁,恣饮无虞。(《本草蒙筌》)

⒃治铅中毒:生甘草三钱,杏仁(去皮、尖)四钱。二味煎服,一日两次,可连服三至五天。(《健康报》1956年10月)

⒄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

⒅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

⒆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⒇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两,研细。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21)小儿热嗽。用甘草二两,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此方名“凉隔丸”。

(22)婴儿初生便闭。用甘草、枳壳各一钱,水半碗煎服。

(23)小儿撮口风。用甘草二钱半,煎服,令吐痰涎。再以乳汁点儿口中。

(24)婴儿慢肝风(目涩、畏光、肿闭,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长,猪胆汁灸过,研细。以米汁调少许灌下。

(25)儿童遗尿。用大甘草头煎汤,每夜临睡前服之。

(26)小儿尿中带血。用甘草一两二钱,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岁儿一天服尽。

(27)小儿干瘦。用甘草三两,灸焦,研细,和蜜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28)赤白痢。甘草一尺长,灸后劈破,以淡浆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29)舌肿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险)。用甘草煎成浓汤,热嗽,随时吐出涎汁。

(30)口疮。用甘草二寸、白矾一块(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细嚼,汁咽下。

(31)背疽。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少许,做成饼子,热敷疽上。冷了再换。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又方:甘草一两,微灸,捣碎,浸入一升水中,经过一夜,搅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饮甘草水。

(32)各种痈疽。用甘草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国老膏”。消肿去毒,功效显著。

(33)初起乳痈。用灸甘草二钱,新汲水煎服。外咂乳头,免致阻塞。

(34)痘疮。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35)阴部垂痈(生于肛门前后,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渐红肿如桃子。成脓破口,便难治好)。用甘草一两、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尽为度。劈开检视,甘草中心已有水润即可。取出细锉,再放入两碗酒中煎成一碗。温服。两剂之后,病热好转,但须经二十天,肿痛才会消尽。

(36)阴部温痒。用甘草煎汤,一天洗三、五次。

(37)冻疮发裂。先用甘草汤洗过,然后用黄连黄芩共研为末,加水银粉、麻油调敷。

(38)汤火伤。用甘草煎蜜涂搽。

甘草的食用方法

1、石甘茶

[材料]石膏3g、甘草3g、绿茶。

[做法]用250ml水煎煮石膏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效]清热和中生津。

[用途]热病汗多烦渴。

[来源]来源于《伤寒总病论》。

2、连甘茶

[材料]黄连0.5g、甘草5g、朱砂2g、绿茶3g。

[做法]将黄连、朱砂用250ml水煎沸后,冲泡甘草和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效]清心除烦。

[用途]心烦、心热;热病呕吐。

[来源]来源于《仁斋直指方》。

3、甘草茶

[材料]甘草5g、绿茶3g。

[做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和中缓急,润肺解毒;抗炎,解毒,镇痛,抗惊厥,镇咳,利尿,抗肿瘤。

[用途]脾胃气虚,腹痛便溏、食少;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解药毒;解食物中毒。

[来源]传统药茶方。

4、乌梅甘茶

[材料]乌梅3枚、甘草3g、绿茶3g、冰糖10g。

[做法]用开水冲泡乌梅、甘草、绿茶饮用。

[功效]生津止渴,敛肺止咳,涩肠安蛔。

[用途]用于鼻咽癌、直肠癌。

甘草图谱大全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