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大全 >> 飞廉的中药价值与功效

飞廉的中药价值与功效

来源:中药360 时间:2013-07-09 17:20 编辑:彩虹云 手机版访问
导读: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治风热感冒,头风眩晕,风热痹痛,皮肤刺痒,尿路感染,乳糜尿,尿血,带下,跌打瘀肿,疔疮肿毒,汤火伤。...

飞廉中药价值与功效

  【出处】《本经》

  【拼音名】Fēi Lián

  【别名】飞轻(《本经》),天荠、伏猪、伏兔、飞雉、木禾(《别录》),飞廉蒿(《千金翼方》),老牛错(《黑龙江中药》),红花草、刺打草,雷公菜(《湖南药物志》),大力王、枫头棵。飞帘(苏医《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菊科植物飞廉的全草或根。冬、春季采根,夏季采茎;叶及花,鲜用或晒干用。

  【原形态】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70~100厘米,具纵条棱,并附有绿色的翼,翼有齿刺。下部叶椭圆状披针形,长5~2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的边缘具刺,上面绿色,具细毛或近平光滑,下面初具蛛丝状毛,后渐变光滑;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2~3枚,着生于枝端,直径1.5~2.5厘米;总苞钟形,长约2厘米,宽1.5~3厘米,苞片多层,外层较内层逐渐变短,中层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长尖成刺状。向外反曲,内层苞片线形,膜质,稍带紫色。花全部为管状花,两性,紫红色,花管长15~16毫米,先端5裂;雄蕊5,花药合生;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椭圆形,长3毫米,顶端平截,基部收缩;冠毛白色或灰白色,长约15毫米,呈刺毛状。花期6、7月。

  【生境分布】生于荒野道旁。分布全国各地。

  【性味】

  苦,平。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咸,有毒。

  ④《西藏常用中草药》:苦,凉。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治风热感冒,头风眩晕,风热痹痛,皮肤刺痒,尿路感染,乳糜尿,尿血,带下,跌打瘀肿,疔疮肿毒,汤火伤。

  ①《本经》:主骨节热,胫重酸疼。

  ②《别录》:治头眩顶重,皮间风邪如蜂螫针刺,鱼子细起。热疮、痈、疽、痔,湿痹,止风邪咳嗽,下乳汁。益气明目。

  ③《药性沦》:主留血。

  ④《唐本草》:疗疳蚀,杀虫。

  ⑤《四声本草》:小儿疳痢,为散,以浆水下。

  ⑥《纲目》:治头风旋运。

  ⑦《西藏常用中草药》: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跌打瘀肿,恶疮,烧伤,烫伤。

  ⑧苏医《中草药手册》:祛风,利湿,清热,消肿。治乳糜尿;尿血,尿路感染,流感,白带过多,月经过多;外用治疔疮肿毒,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入散剂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掺。

  【注意】《本草经集注》:得乌头良。恶麻黄

  【附方】

  ①治关节炎:老牛错(全草)一斤,何首乌三两,生地半斤。用酒浸泡一周,每天服一小杯。(《黑龙江中药》)

  ②治无名肿毒,痔疮,外伤肿痛:老牛错茎叶,捣成泥状,敷患处。(《黑龙江中药》)

  ③治疳匿蚀口齿及下部:飞廉蒿烧作灰,捣筛,以两钱匕服(每次煎两小时),每日服二次。(江苏《中草药新医疗法》)

  【备注】西藏以同属植物科刺飞廉作飞廉入药,其特征:茎具翼,有刺,幼时被白色柔毛。下部叶具短柄,上部叶无柄抱茎;叶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羽状浅裂,边缘有齿,齿上有针刺。头状花序单生;总苞片数层,先端具刺;花紫红色。瘦果椭圆形,稍扁,具光泽;冠毛白色多层,基部合生。

  【摘录】《*辞典》



  【拼音名】Fēi Lián

  【别名】大蓟、刺盖、老牛锉、大力王

  【来源】为菊科飞廉属植物飞廉Carduus crispus L.和藏飞廉C. acanthoides L.,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季花盛开时采割全草;春、秋挖根,去杂质,鲜用或晒干用。

  【原形态】1.飞廉(老牛锉、大力王):二年生多刺草本,高50~120厘米。主根肥厚,伸直或偏斜。茎直立,具纵棱。单叶互生,通常无柄,抱茎。夏秋开花,头状花序2~3个簇生于枝端,或单生叶腋。花全为管状花,紫红色。瘦果长椭圆形,冠毛白色或灰白色,呈刺毛状。2.藏飞廉:与前种主要区别为全株被白色蛛丝状毛,叶片羽状浅裂。

  【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清热利湿。用于吐血,鼻衄,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帝,乳糜尿,泌尿系感染;外用治痈疖、疔疮。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备注】(1)飞廉瘦果制成酊剂,有利胆作用,可治黄疸,对于轻度胆绞痛有效。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热点排行

好文阅读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