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大全 >> 白蔹的中药价值与功效

白蔹的中药价值与功效

来源:中药360 时间:2013-06-15 16:02 编辑:彩虹云 手机版访问
导读:中药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中药360为大家收集了有关白蔹的中药价值与功效方面的内容,让你对它有个深刻的了解。...

  ②《本草经疏》:痈疽已溃者不宜服。

  ③《本经逢原》: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非其所宜。

  【附方】

  ①治痈肿:㈠白蔹二分,藜芦一分。为末,酒和如泥,贴上,日三。(《补缺肘后方》)

  ㈡白蔹、乌头(炮)、黄芩各等分。捣末筛,和鸡子白敷上。(《普济方》白蔹散)

  ②敛疮:白蔹、白芨、络石各半两,取干者。为细末,干撒疮上。(《鸡峰普济方》白蔹散)

  ③治聤耳出脓血:白蔹、黄连(去须)、龙骨、赤石脂、乌贼鱼骨(去甲)各一两。上五味,捣罗为散。先以绵拭脓干,用药一钱匕,绵裹塞耳中。(《圣济总录》白蔹散)

  ④治白癜风,遍身斑点瘙痒:白蔹三两。天雄三两(炮裂去皮脐),商陆一两,黄芩二两,干姜二两(炮裂、锉),踯躅花一两(酒拌炒令干)。上药捣罗为细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白蔹散)

  ⑤治冻耳成疮,或痒或痛者:黄柏、白蔹各半两。为末。先以汤洗疮,后用香油调涂。(《仁斋直指方》白蔹散)

  ⑥治瘰疬生于颈腋,结肿寒热:白蔹、甘草玄参木香赤芍药、川大黄各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以醋调为膏,贴于患上,干即易之。(《圣惠方》白蔹散)

  ⑦治皮肤中热痱、瘰疬:白蔹、黄连各二两,生胡粉一两。上捣筛,容脂调和敷之。(《刘涓子鬼遗方》白蔹膏)

  ⑧治扭挫伤:见肿消二个,食盐适量。捣烂外敷。(《全展选编·外科》)

  ⑨治汤火灼烂:白蔹末敷之。(《备急方》)

  ⑩治吐血、咯血不止:白蔹三两,阿胶二两(炙令燥)。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二镜匕,酒水共一盏,入生地黄汁二合,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如无地黄汁。入生地黄一分同煎亦得。(《圣济总录》白蔹汤)

  【临床应用】

  ①治疗外科炎症

  将白蔹块根去皮研末,取3两(用量根据炎症面积加减)以沸水搅拌成团后,加75~95%酒精调成稠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次,以愈为度。对于疖、痈、蜂窝织炎、淋巴结炎、各种炎性肿块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显著疗效。共观察3l例,除个别病情危急、全身反应严重加用抗菌素外,一般不用其他药物。用药后疼痛减轻,炎症很快吸收或局限。一般经治2~3天可愈。

  ②治疗扭挫伤

  取见肿消2个,食盐适量,捣烂如泥外敷。共治80例,66例有效。有的经治4天就肿消痛减而愈。

  【以上摘录】《*辞典》

  【拼音名】Bái Liǎn

  【英文名】RADIX AMPELOPSIS

  【别名】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

  【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Makino 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

  【性状】本品纵瓣呈长圆形或近纺锤形,长4~10cm,直径1~2cm;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1凸起的棱线;外皮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纵皱纹、细横纹及横长皮孔,易层层脱落,脱落处呈淡红棕色。斜片呈卵圆形,长2。5~5cm,宽2~3cm,切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周边较厚,微翘起或略弯曲。体轻,质硬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气微,味甘。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疠,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成极细粉敷患处。

  【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以上摘录】《中国药典》

热点排行

好文阅读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