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大全 >> 天仙子的功效与作用 天仙子的配伍应用 天仙子的药理作用

天仙子的功效与作用 天仙子的配伍应用 天仙子的药理作用

来源:中药360 时间:2016-07-15 14:23 编辑:admin 手机版访问
导读:天仙子是一味中药材,具有解痉镇痛,止咳平喘,安神定惊,收敛固脱的功效,主治脘腹疼痛,风湿痹痛,风虫牙痛,跌打伤痛,咳嗽等症状!...

  名称:天仙子

  释名

  本品有剧毒,中其毒能使人神明迷乱,昏昏欲仙,故名天仙子。

  莨菪义同浪荡,《纲目》云:“其子服之令人狂狼放宕,故名。”

  药材基原

  为茄科植物莨菪、小天仙子的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

  1.莨菪Hyoscyamus niger L.又名横唐(《本经》),行唐(《别录》),狼蘑(《本草经集注》),山烟、铃铛草(《中药志》)。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达1m。全株被粘性腺毛和柔毛。根粗壮,肉质。一年生植株茎极短,茎基部具莲座状叶丛;二年生植株茎伸长分枝。茎生叶互生,无柄,基部半抱茎,叶片卵状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长4-10cm,宽2-6cm,边缘呈羽状深裂或浅裂,叶渐上渐小,最上部叶常交叉互生。花单生于叶腋,花萼简状钟形,绿色,5浅裂,花后增大,有10条纵肋,外被直立白柔毛;花冠钟状、漏斗状,5浅裂,黄绿色,具紫色脉纹,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的近中部,花药深蓝色;子房2室,柱头头状,2浅裂。蒴果卵球形,藏于宿存萼内,成熟时盖裂。种子小,近圆盘形,淡黄棕色,有多数网状凹穴。花期5-6月,果期6-8月。生于村边、山野、路旁、宅旁等处。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山东、安徽、四川、西藏等地。

  2.小天仙子Hyoscyamus bohemicus F.w.Schmidt又名小莨菪、山烟(《中药志》)。

  形态与莨菪十分接近,主要区别有:本种为一年生草本,植株较小,根细瘦而带木质,无莲座叶丛,茎生叶不作羽状分裂或仅有极浅的波状浅裂。生于村边、田野、路旁等处。分布于东北及河北等地。

  采集

  夏末秋初采收成熟果实,曝干,打下种子,筛去果皮,晒干。

  1.莨菪子种子细小,扁肾形或扁卵圆形,直径约1mm,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具细密网纹,略尖一端有点状种脐突起。剖面灰白色,油质,有胚乳,胚弯曲。气微,味微辛。

  2.小天仙子种子与莨菪子不易区别。以颗粒饱满、大小均匀者为佳。

  化学成分

  莨菪:种子含天仙子胺(hyoscya-mine),天仙子碱(hyoscine)即东莨菪碱(scopo-lamine),阿托品(atropine)等;还含脂肪及脂肪酸,如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等。小天仙子:种子含天仙子胺,天仙子碱等。

  功效主治

  解痉镇痛,止咳平喘,安神定惊,收敛固脱。主治脘腹疼痛,风湿痹痛,风虫牙痛,跌打伤痛,咳嗽,哮喘,百日咳,癫狂,惊痫,泻痢,脱肛,痈肿疮疖。

  1.《本经》:"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使人健行。久服轻身,走及奔马,强志益力通神。"

  2.《别录》:"疗癫狂风痫,颠倒拘挛。"

  3.《药性论》:"生能泻人,热炒止冷痢,炒焦研细末,治下部脱肛。"

  4.《本草拾遗》:"主痃癖,安心定志,聪明耳目,除邪逐风。"

  5.《日华子》:"烧熏虫牙及洗阴汗。"

  6.《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神药。"

  7.《现代实用中药》:"内服治喘息、胃痛、神经痛,用于剧烈咳嗽、百日咳、胃痉挛痛、三叉神经痛、呕吐、舞蹈病等。外用可治痔疾。"

  8.《西藏常用中草药》:"镇痉止痛,止咳平喘。"

  9.《全国中草药汇编》:"解痉镇痛,安神。主治胃肠痉挛,胃痛,腹泻,脱肛,神经痛,咳嗽,哮喘,癔病,癫狂。外用治痈肿疮疖,龋齿痛。"

  药理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①中枢兴奋和抑制作用:

  天仙子胺与其他中枢兴奋药及抑制药合并应用时,表现出中枢兴奋及抑制的两方面作用,其抑制作用与其抗肾上腺素能作用有关。东莨菪碱侧脑室注射能使兔翻正反射消失,脑电出现高幅慢波。Adr、Isop和苯肾上腺素能使东莨菪碱所致的翻正反射时间缩短,脑电由高幅慢波逆转为低幅快波。东莨菪碱可拮抗Adr的兴奋作用,阻断拟。肾上腺素药引起的脑电异步化活动。

  ②对回避性条件反射的影响:

  东莨菪碱皮下注射小剂量时可使犬阴性条件刺激过程中的抬腿反应次数增加,并使条件反射潜伏期缩短;大剂量时则抑制阳性条件反射并延长其潜伏期。犬对东莨菪碱的反应随给药次数的增加而减弱,显示了行为的“耐受”。东莨菪碱与氯丙嗪或苯丙胺合用,既协同氯丙嗪对条件反射的抑制作用,又协同苯丙胺对条件反射的兴奋作用。说明东莨菪碱不仅在不同剂量时具有兴奋与抑制两方面的作用,而且在同一剂量时也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天仙子胺与脱氧麻黄碱及氯丙嗪合用均表现为协同作用,而后二者合用却表现为拮抗作用。说明天仙子胺在同一剂量可能具有中枢兴奋及抑制两方面作用。

  ③镇痛作用:

  天仙子胺腹腔注射或侧脑室注射均可使大鼠的痛阈升高,似有昼强夜弱的规律。此作用主要是阻滞中枢M-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所致,与脑内阿片能神经系统无关,DA能暂时增强其镇痛作用,毒扁豆碱能拮抗其镇痛作用。对兔作K+透入法测痛,东莨菪碱腹腔注射、静脉注射、侧脑室注射均有一定强度的镇痛作用,与度冷丁(腹腔注射)合用有协同作用。小鼠热板法测痛,也证明了其与度冷丁的协同作用。东莨菪碱的镇痛作用及加强度冷丁的镇痛作用可能与其抗NA的作用有关。

  2.对心脏及微循环的作用:

  东莨菪碱有使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血管外周阻力降低,以及对抗CA缩血管的作用。对失血性休克的犬,在输血的同时应用东莨菪碱有明显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3.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东莨菪碱对溺水肺损伤有治疗作用。东莨菪碱预防性给药对动物在外观表现、总死亡率、血液动力学变化、血气分析及光镜和电镜下的组织改变等诸方面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性给药。说明预防性给药能够显著改善海水溺水者的预后。

  4.毒性:

  天仙子的毒性成分为生物碱,可在胃肠吸收,过量服用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阿托品5-10mg即可产生中毒症状,最低致死量为0.08-0.13g。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外台》:“以水淘去浮者。”

  《本草拾遗》:“取子洗,暴干。”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温。有大毒。归心、肝、胃经。

  1.《本经》:“味苦,寒。”

  2.《雷公炮炙论》:“大毒。”

  3.《药性论》:“味苦、辛,微热。”

  4.《本草拾遗》:“性温不寒。”

  5.《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入心、胃、肝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6-1.2g;研末,0.06-0.6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掺膏中贴;或烧烟熏。

  食用禁忌

  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不可过量及连续服用。孕妇、心脏病、青光眼患者禁服。

  中毒可见口干,咽痛,音哑,心动过速,视物不清,排尿困难,眩晕,狂躁,昏迷,呼吸衰竭,严重者死亡。

  1.《本经》:“多食令人狂走。”

  2.《雷公炮炙论》:“勿误服,冲人心,大烦闷,眼生暹火。”

  3.《日华子》:“莨菪子有毒,甘草升麻并能解之。”

  4.《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心脏病及心脏衰弱者忌用。”

  5.《全国中草药汇编》:“孕妇忌用。”

  应用配伍

  1.解痉镇痛:

  本品辛温,入肝经,有明显的解痉镇痛作用,故常用于各种痛证。凡胃肠痉挛性疼痛者,可与元胡、甘草配伍,如《新疆中草药》天元汤;若风湿痹痛者,可与乌头、五灵脂、甘草同用,如《圣济总录》治风痹厥痛方;若全身麻木,筋骨疼痛者,可与草乌、蛇床子、牡蛎、干姜相合,如《杨氏家藏方》天仙散;若牙痛者,可与细辛生地并施,如《山西中草药》治牙痛方;若疮痈疔毒肿痛者,可与红升丹、拔毒丹、冰片配伍外敷,如《疡科纲要》天仙丹。

  2.止咳平喘:

  本品辛温,入肺经,功能解痉止咳,降逆平喘,故常用于咳嗽、哮喘等证。凡咳嗽、哮喘者,可与陈皮、苏子相配,如《长白山植物药志》治咳喘方;若咳嗽积年不瘥者,《圣惠方》乃与大枣、酥同煮食;或与木香、雄黄相伍烧烟吸,如《圣济总录》莨菪子散。安神定惊本品苦辛,主入心肝,有镇惊安神、宁心定志之功,故常用于癫狂、惊痫等证。凡癫痫羊鸣目翻者,可与牛黄、桂心、鲤鱼胆等配伍,如《古今录验方》莨菪子散;若风痫癫狂者,亦可与天麻大黄当归厚朴配用,以增强清热化痰之力。

  3.收敛固脱:

  本品苦辛性温,又有收敛止泻固脱之效。凡水泻日久者,可与大枣相配,如《圣惠方》治水泻方;若阴寒内盛,洞泄不止者,可与干姜、陈皮、诃子相伍,如《圣济总录》天仙子丸;若赤白痢,腹痛后重者,宜与大黄相佐,通涩兼用,如《普济方》妙功散;若久痢劳痢者,可与干姜、狗头骨同用,如《续易简方论》莨菪丸;若小儿疳痢,面黄体瘦者,当与胡黄连、木香、肉豆蔻相配,如《圣济总录》莨菪丸;若脱肛不收者,可与橡实、曼陀罗相伍,如《圣济总录》治脱肛方。

热点排行

好文阅读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