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大全 >> 秦艽的功效与作用 秦艽的附方 秦艽的鉴别方法

秦艽的功效与作用 秦艽的附方 秦艽的鉴别方法

来源:中药360 时间:2016-08-20 10:00 编辑:admin 手机版访问
导读:秦艽是一味中草药,具有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的功效,主治风湿痹通痛等症状!秦艽的附方有哪些?如何鉴别?...

  【名称】:秦艽

  【别名】:

  麻花艽、小秦艽、大艽、西大艽、左扭、左拧、西秦艽、左秦艽、萝卜艽、辫子艽

  【药材类别】:

  根茎类

  【性味】:

  苦;辛;微寒。

  ①《本经》:苦,平。

  ②《别录》:辛,微温,无毒。

  【归经】:

  入肝、胃、胆经。

  ①《汤液本草》:手阳明经。

  ②《本草蒙筌》:入手太阳经。

  ③《纲目》:手、足阳明经,兼入肝、胆。

  【入药部分】:

  为龙胆科植物秦艽、粗茎秦艽、麻花艽、达乌里秦艽的根。

  【产地和分布】:

  生长于海拔400米至2,400米的地区,多生在路旁、草甸、河滩、水沟边、林下、山坡草地以及林缘。

  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宁夏、河北、陕西、新疆、东北、山西等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60厘米。直根粗壮,黄圆形,多为独根,或有少数分叉者,微呈扭曲状,黄色棕色。茎单一,圆形,节明显,斜升或直立,光滑无毛。基生叶较大,披针形,先端尖,全缘,平滑无毛,茎生叶较小,对生,叶基联合,叶片平滑无毛,叶脉5出。聚伞花序由多数花簇生枝头或腋生作轮状,花冠先端5裂,蓝色或蓝紫色。蒴果长椭圆形。种子细小,距圆形,棕色,表面细网状,有光泽。花果期7-10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

  【注意事项】:

  久痛虚羸,溲多、便滑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菖蒲为之使。

  ②《药性论》:畏牛乳。

  ③《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人,及小便不禁者勿服。

  ④《本草汇言》:凡病阴虚血燥,精竭髓衰之证,非配大剂滋养药不可。

  ⑤《本草从新》:大便滑者忌用。

  【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主风湿痹通痛;筋骨拘挛;手足不遂;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黄疸。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①《本经》: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②《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③《药性论》:利大小便,瘥五种黄病,解酒毒,去头风。

  ④《四声本草》:疗酒黄,黄疸。

  ⑤《日华子本草》:主骨蒸,治疳及时气。

  ⑥《珍珠囊》:去阳明经风湿痹,仍治口疮毒。

  ⑦《医学启源》:治口噤,肠风泻血。《主治秘要》云,养血荣筋,中风手足不遂者用之。去手足阳明下牙痛,以去本经风湿。

  ⑧王好古:泄热,益胆气。

  ⑨《纲目》:治胃热,虚劳发热。

  ⑩《本草正》:解温疫热毒,骨蒸发热,潮热烦渴及妇人胎热,小儿疳热瘦弱。

  【附方】:

  ①治中风手足阳明经,口眼歪斜,恶风恶寒,四肢拘急:升麻葛根甘草(炙)、芍药、人参各半两,秦艽、白芷防风桂枝各三钱。上细切。每服一两,水二盏,连须葱白三茎,长二寸,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食后。服药毕,避风寒处卧,得微汗出则止。(《卫生宝鉴》秦艽升麻汤)

  ②治背痛连胸:秦艽一钱五分,天麻羌活陈皮当归、川芎各一钱,炙甘草五分,生姜三片,桑枝三钱(酒炒)。水煎服。(《医学心悟》秦艽天麻汤)

  ③治风中经络而痛:羌活一钱五分,当归二钱,川芎一钱,熟地三钱,秦艽、白芍(酒炒)、独活各一钱五分。(《不知医必要》秦艽汤)

  ④治黄:秦艽一大两。细锉,作两贴子,以上好酒一升,每贴半升,酒绞取汁,去滓。空腹分两服,或利便止。(《海上集验方》)

  ⑤治黄疸,皮肤眼睛如金黄色,小便赤:秦艽五两,牛乳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一两服。(孙思邈)

  ⑥治虚劳潮热,咳嗽,盗汗不止:秦艽(去苗、土)、柴胡(去苗)、知母、甘草(锉、炙)各一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圣济总录》秦艽汤)

  ⑦治骨蒸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气粗,四肢困倦,夜有盗汗:柴胡、鳖甲(去裙,酥炙,用九肋者)、地骨皮各一两,秦艽、当归、知母各五钱。上六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青蒿五叶,乌梅一个,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临卧,各一服。(《卫生宝鉴》秦艽鳖甲散)

  ⑧治消渴,除烦躁:秦艽二两(去苗),甘草三分(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⑨治小便艰难,胀满闷:秦艽一两(去苗)。以水一大盏,煎取七分,去滓,食前分作二服。(《圣惠方》)

  ⑩治疮口不合:秦艽为末掺之。(《仁斋直指方》)

  ⑾治发背疑似者:秦艽,牛乳煎,当得快利三、五行。(《海上集验方》)

  【鉴别要点

  四种秦艽主要特征:秦艽略呈圆锥形或圆柱形,根头由数个根茎合生,较膨大,黄色、有纵向扭曲沟纹,主根粗大,少分枝,故称鸡腿艽或萝卜艽,质较佳。

  粗茎秦艽形似萝卜艽,多为独根,根头部有茎叶残茎,有稍扭曲的粗沟纹;麻花艽则由多数小根互相交错缠绕而成“麻花”状或“发辫”状。

  小秦艽根细长,根一个或数个合生,中部以下常有分歧。而两种伪品黄秦艽根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偶有分枝,具密皱纹,断表鲜黄似黄芩

  黑大艽则略呈倒圆锥形,根头部为数个合生,向下扭成一起。

  【名典鉴别

  1.梁•《名医别录》:“秦艽生飞鸟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2.陶弘景曰:“今出甘松、龙洞、蚕陵,以根作罗纹相交长大黄白色者为佳。中多衔土,用宜破去。”

  3.唐•苏恭曰:“今出泾州、鄜州、歧州者良。”

  4.宋•苏颂曰:“今河陕州郡多有之。其根土黄色而相交纠,长一尺以外,粗细不等。枝干高五六寸,叶婆娑,连茎梗俱青色,如莴苣叶。六月中开花紫色,似葛花,当月结子。每于春秋采根阴干。”

  5.明•《本草蒙筌》:“秦艽,出甘松龙洞及河陕诸州。长大黄白色为优,新好罗纹者尤妙。”

  6.李时珍曰:“秦艽出秦中,以根作罗纹交纠者佳,故名秦艽、秦乣。”

  7.清•《本草从新》:“秦艽形作罗纹相交,长大黄白,左纹者良。”

  8.《增订伪药条辨》:“今市肆伪品,即边艽有毛,其枝尚小。匪特左右纹难辨,不知何物混充。”又曹炳章按:“秦艽,陕西、宁夏出者,色黄肥大芦少左旋者佳。山西五台山亦出,皮色略黑,肉黄白色,亦佳。以上皆名西秦艽。湖北产者,条细质松,毛屑较多,名汉秦艽,为次。”

  【快速鉴别

  1.秦艽:根略呈锥形或圆柱形,长l0~23cm,直径1.5~4cm,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根头部多由数个根茎合生,故较膨大,残存的茎基上有时可见纤维状的残叶维管束,具纵向的扭曲沟纹;主根粗大,少分枝,故称鸡腿秦艽或萝卜艽;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棕色,木部土黄色;气特殊,味苦微涩。

  2.粗茎秦艽:形似萝卜艽,不同点是多为独根,稍粗大,根头部有小段干枯的茎叶残基、外皮较松泡,具稍粗的粗沟纹。

  3.麻花秦艽:根略呈倒圆锥形,为多数小根相互缠绕交错而成,形似发辫或麻花状(故名辫子艽),长15~30cm,根头部直径可达7cm以上;表面棕褐色,粗糙,具多数旋转扭曲罗纹,独根常具网状裂隙;体干枯疏松,多空隙,质松脆,易折断,味苦微涩。

  4.小秦艽:根呈细长圆柱形,长8~20cm,直径3~6ram,根头部一个或数个合生,残存的茎基偶有纤维状叶维管束,栓皮多已剥落;表面黄棕色,具纵沟纹,有时呈扭曲状,中部以下常有分歧;质轻而松,易折断;气微,味苦微涩。

热点排行

好文阅读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