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大全 >> 常用中药钩藤

常用中药钩藤

来源:中药360 时间:2014-04-29 17:51 编辑:liuhaiqiu 手机版访问
导读:近年来有报道试用钩藤配麻黄,五味子水煎服治痰喘型慢性气管炎,有一定效果,可能主要是通过镇静作用而加强麻黄的平喘作用。...

  钩藤为常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列为下品。本品的刺曲如钓钩故名,原植物来源较多。商品主要有钩藤和华钩藤两类。

  别名:勾藤、勾勾、钓钩藤。

  来源:为茜草科木质藤本植物钩藤及华钩藤的干燥带钩的茎枝。均为野生。

  产地:1、钩藤。主产于广西、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安徽、广东等地。

  2、华钩藤。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

  性状鉴别:1、钩藤。为带茎的钩,茎呈圆柱形,长约2~3厘米,直径约3毫米。表面红棕色至紫棕色,茎上有环状的茎节,微凸起,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勾,形似船锚;亦有仅生单钩的,对面为凸起的疤痕,钩大小不一,基部稍宽呈扁圆形,直径2~3毫米,先端狭尖向内弯曲。通体光滑而坚硬。体轻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中问髓部呈黄白色,松软如海绵,外圈坚硬,棕红色。气无,味淡。

  以双钩,茎细,钩肥状结实,茎的两端与钩剪平(双平头)光滑,色紫棕者为佳。

  2、华钩藤。性状与钩藤基本相似,所不同者,茎呈方柱形,有棱,略粗大。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钩的基部稍阔,习惯认为钩藤的质量比华钩藤为好。

  主要成分:含钩藤硷及异钩藤硷,均属吲哚类生物硷。

  功效与作用:平肝止痉,其原理为:

  1、降血压。作用较明显,尤以混钩(包括单钩、双钩及上下二端相连的枝条)降压作用较强,维持时间也较长,而老枝的降压作用极短暂。一般茎、枝的降压程度与混钩比较相差不显著,但降压维持时间茎、枝较钩为短。

  2、镇静。有明显镇静作用,且能制止豚鼠实验性癫痫的发作。钩藤的止痉作用与此有关。

  此外,近年来还发现钩藤对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如腺病毒、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和仙台病毒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

  性味:甘,微寒。

  归经:入肝、心包经。

  功能:清热镇惊、平肝熄风。

  主治:惊痫抽搐,头目眩晕。

  临床应用:1、用于热证抽搐。无论小儿或成分的高热抽搐,都常用钩藤。小儿急惊风尤为多用,在小儿高热而有抽搐倾向者,用钩藤有预防作用,对程度较轻的抽搐也有止痉作用。但对抽搐较重者,钩藤的止痉作用较弱。又单用效力不甚显著,须配羚羊角或犀角、天麻、全蝎,以加强清热,止痉作用,方如羚角钩藤汤。

  2、用于肝风晕眩,治高血压所致的头晕眩,取其有降血压的镇静作用。对改善肢端麻木感也有一定帮助。常配桑叶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如肝阳上亢较显著,兼有面红目赤、心烦易怒、苔黄、脉弦数,则更配石膏清热、茯神镇静,方入钩藤散。

  此外,近年来有报道试用钩藤配麻黄五味子水煎服治痰喘型慢性气管炎,有一定效果,可能主要是通过镇静作用而加强麻黄的平喘作用。

  使用注意:1、前人经验认为钩藤久煮无力,宜后下,一二沸即起。现代实验证实钩藤煮沸20分钟以上,其降压作用即降低,因此,后下是有科学根据的;

  2、过去有认为双钩效力比单钩强,但实际上两者无大差别。只要取钩多枝少者药效就好。治小儿急惊风有时单用钩藤。

  3、茎枝降压作用与钩相差不显著,但持续时间较短;老枝降压作用微弱,持续时间短暂。

  用量:6~15g,大剂可用至24~30g。

  处方举例:钩藤散(《本事方》):钩藤、菊花、防风党参、茯神、半夏陈皮麦冬各13g,生石膏30g,甘草7.3g,共研细末,每服12g,清水煎,去渣服。

热点排行

好文阅读

快速导航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