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药360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大全 >> 桐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桐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桐油的各家论述

来源:中药360 时间:2017-06-06 17:37 编辑:admin 手机版访问
导读:桐油是一味中药材,具有涌吐治狂、解毒消肿的功效!桐油的各家论述有哪些!...

  【名称】桐油

  【处方用名】桐油、桐子油。

  【性味】甘、辛,寒,有毒。

  【归经】入肺、胃、心三经。

  【功效主治】

  1.涌吐治狂 :《素问·厥论》曰:“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难经。二十难》又曰:“重阳者狂”。冒火素盛,复伤情志,暴怒伤肝,失于条达,肝气滞结,郁久化热,两阳相加。灼津为痰,痰热上扰,蒙蔽心窍,症见急躁暴怒,两目怒视,弃走呼叫,不避水火,裸体骂罢,狂乱无知,弃衣而走,登高而歌,逾垣上屋,勇力倍常,打人毁物,不避亲疏,面赤口臭,头痛不眠,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当清热涤痰,泄火开窍。桐油气香,诱食,食后涌吐,吐尽痰涎,热无所附,痰热去,神明清,狂证可愈。然毒性较大,用量宜轻。

  2.解毒消肿,《日华子本草》:“敷恶疮疥,宣水肿。”桐油味甘,微辛、性寒有毒,寒能清热,辛能散结,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疼之功。

  【各家论述】

  ①疮毒肠痈 《本草拾遗》曰:“摩……毒肿。”《金匮要略。肠痈》又日:“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外感六淫,内郁火毒,(阻滞经络,壅塞气血,聚而成形,发为痛肿,高肿坚硬,皮色掀红,全身不适,灼热疼痛。肠痈内发,恶寒发热,右下腹肿,呕恶剧痛,舌苔黄腻,脉象洪数,桐油外敷,清热解毒,消肿止疼,肌肤疮疡,体内肠痈,皆可应用。

  ②流火丹毒 《诸病源候论》日:“丹者,人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手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热毒侵犯,血分有热,郁于肌肤,则为“丹毒”,发于下肢,称之“流火”,症见恶寒高热,骨节酸痛,胃纳不香,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象洪数,皮肤红斑,迅速漫延,高出皮面,边缘清楚,压之褪色,放手恢复。桐油外敷,解毒消肿。

  ⑧缠腰火丹 《外科启玄》曰:“此疮发于皮肤阃,与水窠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攒,亦能荫开。”五志化火,外感湿热,蕴积肌肉,外溢皮肤,而见皮肤刺疼,如索带状,其色发红,立大水泡,三五成群,累及串珠,胸腰多见,可发面部,发于一侧,桐油外敷,清热消肿。

  ④烧伤、冻疮 《本草纲目》曰桐油:“涂肿疮,汤火伤疮。”桐油外用,清热解毒,生肌润疮。故可用于烧伤烫伤,疼不可忍及冻疮皲裂。

  ⑤跌打扑伤跌打损伤,红肿疼痛。桐油外敷,消肿止痛。

  3.收湿敛疮,《诸病源候论》曰:“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汁出浸渍肌肉,浸淫渐阔遍体。”风湿热邪,阻于肌肤,皮肤潮红,肿胀搔痒,大小不一,边晃不清,密集成泛,搔破糜烂,流液浸淫。桐油外敷,收湿敛疮,清热解毒,用于浸淫疮及慢性溃疡多湿者。

  4.杀虫止痒,《本草拾遗》曰桐油:“摩癣疥虫疮。”桐油外敷,有杀虫之功,故用于疥疮皲裂,趾缝湿烂及鹅掌风。

热点排行

好文阅读

快速导航Navigation